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忙碌的“冬歇”——山西省吉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纪实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5票  浏览5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1月15日 10:51
  北方的冬季,算是农闲时节。不过,在紧靠黄河的山西省吉县兰村,枝桠连片的果园中,你会发现一个个笑意盎然的脸庞——这里的农民没有“冬歇”,而是利用这个季节,为来年的苹果丰收做着准备。
  
  按照果园管理标准化的要求,陈万勤、刘立中等农民,除了常规的管理果园外对许多细节也十分重视,苹果树的修剪、清园、防冻等方面,都一一按照标准化要求精心打理。陈万勤告诉记者:“2014年,我家的苹果已经全部卖完了,一共卖了26万元。”陈万勤并没有满足于26万元的收入,他还有更大的理想:种苹果有了经验有了感情,1.33多公顷果园太小了。2014年11月初,他从农信社贷款10万元,又和朋友凑了点,用70万元包了一座山,准备来年大干一场,让红红甜甜的吉县苹果成为发家致富的金果果。
  
  刘立中的目标则是发展有机农业。他要种有机苹果,养牛羊猪鸡,粪肥自我循环,发展高效低毒的有机农业。
  
  是什么样的背景和动力,让一个果农用70万元开山种苹果?
  
  是什么样的想法和激情,让一个农民对自己的投入如此有信心?
  
  是什么样的理想和措施,让一个农民在自家果园尝试有机农业?
  
  农业标准化给出了答案。由于山西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广泛基础,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带动效应,众多的农业标准化人员的技术支撑,让黄河岸边山里的农民,有底气、有魄力开山贷款种苹果,让农民有理想、有目标发展有机农业。
  
  记者了解到,吉县在推进苹果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采取了设基地、定标准、搞培训、申请认证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措施,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县里组织科技人员考察、选择、确定培养了3个万亩苹果示范基地,作为推广中国无公害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建设的示范区。标准化工作人员编写制定了符合吉县果业实际的《吉县无公害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吉县《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以这些技术规程为主要培训教材,加大技术指导力度,进行全面推广工作。他们积极申报中国名牌农产品认证,着力打造品牌。同时,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整村推进为切入点,通过建立病虫害联片防治网点,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培训和县乡科技人才常年进村指导相结合,对基地果农进行系统培训,使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发展迅速,保证了吉县苹果的质量。
  
  吉县2003年8月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创建中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2004年获得山西省农业厅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的产地认证;2004年11月“壶口牌”苹果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吉县苹果树种植面积已超过17333.33公顷,其中挂果面积已达1万公顷,产套袋优质苹果超过10万吨,全县果农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同年,吉县苹果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到2010年,吉县无公害苹果示范园6666.67万公顷,占全部苹果面积的76.9%,优质果率达60%以上。当年,“吉县苹果”为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近些年,吉县苹果已成为全国水果市场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在陈万勤等农民心里,在县长李晓明眼里,这,都要归功于农业标准化的推广。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有了成熟的技术,有了稳定扩大的市场,陈万勤才敢贷款10万元开山,刘立中才有了发展高效低毒有机农业的目标。因为在实践中,他们亲身体会到了农业标准化带来的苹果质量改进、销量上升,效益增加的好处,所以他们坚定了扩大生产、拓展生产范围的信心。吉县县长李晓明用一组数据向记者介绍:“苹果产业的提质升级,不但使农民脱贫致富,而且持续增收。2013年底,全县贫困人口3.7万人,比2010年减少2.8万人,下降43%。吉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年度考核全省第一。”
  
  当标准化示范区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后,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大的是精神上的——他会让众多的农民看到未来的希望,更会引领众多的农民从传统生产自觉自愿走上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道路。(崔晓农 本报记者 秦海峰)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