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最好农贸市场”遇尴尬
【记者目击】
市场内空空荡荡 市场外热闹非凡
东门菜场是今年7月8日正式开业的,该菜场在原址上按三星级市场标准改造提升,主体为两层建筑,总营业面积一万余平方米,除拥有230个固定摊位,一楼还有蔬菜办的摊位64个和自产自销摊位30多个,二楼的自产自销区有300多平方米,可设摊位100多个。
东门菜场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楼自产自销摊位需缴纳一定费用,但这笔费用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二楼自产自销区则完全免费供流动摊贩设摊。
前天傍晚,记者来到东门菜场二楼,那里空空荡荡,甚至连菜场一楼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经营户。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菜市场附近的迎晖路和爱国路上却异常热闹,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螺蛳的小摊贩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郭老汉是东阳湖溪镇郭宅人,10多年前下岗后,他就一直在东阳城区爱国路上摆流动摊位,靠卖水果和蔬菜过日子。“以前爱国路上有很多自产自销的摊位,但自从今年东门菜场建成后,毗邻菜场的爱国路和迎晖路上都不允许摆摊了。”郭老汉说,虽然可免费进入东门菜场二楼设摊,但他说宁愿在马路边摆摊。一方面因为市场里的生意没有外面好,一天下来赚的钱很少;另一方面,菜场里上下楼不方便。他说,这段时间,他和不少流动摊贩都与城管玩起“猫捉老鼠”———见到城管来了就东躲西藏,城管一走又立马回到原处。
【部门声音】
流动摊贩缘何不买账
“市场两层间配有自动扶梯、货梯。为了吸引顾客和经营户,前段时间又安装了空调。”东门菜场管理人员对菜场有如此好的条件却无法吸引摊贩免费入驻而深感疑惑。
东阳市工商局城中工商所相关负责人在分析流动摊贩之所以不愿进市场时认为,作为市场内部来说,人流量有一定的周期性,时多时少,而把摊位摆在马路边,由于过路的人流和车流较多,生意相对较好,所以很多经营户舍不得放弃良好的地理优势。同时,在市场里经营总会受到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如不能乱扔菜叶等。除上述原因,还有一个因素是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买东西图方便,许多顾客连爬二楼都不愿意。
针对菜场遇到的这一尴尬情况,加上城市创建的需要,目前相关部门正着手积极应对。除了要求城管加大对影响市容市貌的流动摊点的整治外,东门菜场的管理部门在迎晖路附近的原东阳市公安局停车场设立临时水果摊点。
“其实,这几天的情况比前段时间已有明显好转,由于菜场刚建立不久,一切运作都需要慢慢进行,包括宣传工作、群众动员工作、流动摊点的治理工作等。”东门菜场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