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朱鹏程:诉说着桃花源的故事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达州传媒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9票  浏览21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7月06日 14:03
  从大竹县城出发,沿国道210线行驶约1小时车程,便来到大竹县庙坝镇寨峰村桃花源,这里四季花果飘香,景色怡人,慕名前来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这座面积为1200亩的现代生态果园,谁曾想到六年前还是杂草丛生、遍地荒芜。初夏时节,笔者追寻足迹,采访了大竹县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四川省第六届劳动模范朱鹏程,了解了他做群众致富带头人的过程。
  
  戎马生涯铸就铮铮铁骨
  
  现年44岁的他,家住大竹县乌木镇堡子村1组,1983中学毕业后,应征到成都军区某部服役,遵照上级命令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斗中,曾两次荣立二等功。
  
  一向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他,在当兵时就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专科学历。1989年一退伍,他便离开家乡到外面闯世界,先后担任泸州双挟曲酒厂厂长、乌鲁木齐军分区招待所经理。从小爱好文学写作的他在1996年底找到了一份喜爱的工作,被聘为《四川工人日报》社记者,很快在媒体圈就小有名气。凭借个人的资金积蓄和当时稳定的收入已足可以让他全家无忧无虑了。但2004年初,他作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辞去了《四川工人日报》社的工作,回到家乡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事业中。
  
  根土相连毅然返乡创业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所以我要回到家乡,为乡亲们做点事。”当笔者问到他当初为何放弃优越条件返乡创业时,朱鹏程坦露心声。从新闻工作转向做农业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从土地的整理、苗木的定植都一丝不苟按照专家的意见去实施,勤学苦干的他,心里明白:要想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企业,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于是,他四处奔波,寻找出路,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县、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成立了大竹县鹏程果业技术协会,2007年成立了大竹县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庙坝镇寨峰基地和城西乡龙滩基地。目前,合作社建成优质水果核心基地1200亩,并以“协会+业主+农户”的模式发展会员,把秦王桃和天草形成规模种植,现有联系会员种植面积已达1.06万亩,免费为基地周边农户指导果树面积约5000亩,水果产量增幅30%以上。同时,解决基地周边务工人员1万人次,务工收入增加25万元以上。
  
  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我和朱理事长是买的一样的品种,可是他的果园里果实累累,而我的就是不挂果,后来我们按照他传授的技术来做,去年我家就收入了6000多元。”庙坝镇寨峰村7组村民肖家多高兴地说。在自己果园不断壮大的同时,朱鹏程时时不忘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他曾多次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角,动员他们发展现代种植业。他还主动让利,凡种植果树的农户,每株只收取1.5元的押金,仅2009年就让利给乡亲6万余元。每年他都要定期免费对果农进行培训,开展果树栽培技术讲座,传授水果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自2005年至今,累计举办培训班22期,培训学员5000余人次。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所创办的农民专合组织,先后被四川省质监局命名为“四川省秦王桃标准化示范项目”,达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合作社”,省农业厅评为“全省示范合作社”,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省级示范专合组织”等10多项荣誉,他本人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农村优秀人才示范岗”,2010年被表彰为四川省第六届劳动模范,并荣获县委、县政府“十佳新型农民”提名奖。
  
  “随着水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产量逐年递增。为了更好地增加会员收入,协会拟建一个500吨的水果保鲜库和水果深加工中心,拉长产业链。我们是现代农民,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临别时,朱鹏程依然坚守着他军人的本色。
  
  □记者 王晓林 饶春宝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