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上南果梨荒年心不慌
9月2日,记者在建平县榆树林子镇看到,在玉米、谷子等传统粮食作物遭受旱灾、基本绝收的情况下,上万亩南果梨却是硕果累累,飘香阵阵。“种上南果梨,荒年心不慌,”丰收的果农这样说。
在该乡西街村村民李文国的果园,他介绍,2002年他栽了6.3亩南果梨,经过几年的精心培养,南果梨逐步进入盛果期。今年,他的6亩地、388棵果树,虽然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和雹灾,去掉雹子砸坏的梨,产果仍然可达到7500公斤。果还没下树,就有客商前来订购,每公斤2元,6亩南果梨总收入至少在1.5万元,而当年除虫施肥等总投入只有800多元。
榆树林子镇由于气候适宜,生产的南果梨色、香、口感俱佳,品质上乘,产品远销沈阳、大连等地。从2002年起,该镇抓住这一优势,开始把南果梨作为立镇产业来抓。到目前为止,全镇南果梨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的有1000亩、500亩不等。2008年,该镇被国家果品流通协会确定为全国南果梨之乡。东街村、小房身村被确定为南果梨生产专业村。
今年,榆树林子镇又新增南果梨2000亩,在果园新增10眼机电井。在今年伏旱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镇里开动全部机电井,将南果梨上透了水,有效地缓解了旱情。去年他们向大连、沈阳等地发送南果梨100万斤,销售额达150多万元,每户果农平均收益5000多元。今年的收益还要更高。
在该乡西街村村民李文国的果园,他介绍,2002年他栽了6.3亩南果梨,经过几年的精心培养,南果梨逐步进入盛果期。今年,他的6亩地、388棵果树,虽然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和雹灾,去掉雹子砸坏的梨,产果仍然可达到7500公斤。果还没下树,就有客商前来订购,每公斤2元,6亩南果梨总收入至少在1.5万元,而当年除虫施肥等总投入只有800多元。
榆树林子镇由于气候适宜,生产的南果梨色、香、口感俱佳,品质上乘,产品远销沈阳、大连等地。从2002年起,该镇抓住这一优势,开始把南果梨作为立镇产业来抓。到目前为止,全镇南果梨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的有1000亩、500亩不等。2008年,该镇被国家果品流通协会确定为全国南果梨之乡。东街村、小房身村被确定为南果梨生产专业村。
今年,榆树林子镇又新增南果梨2000亩,在果园新增10眼机电井。在今年伏旱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镇里开动全部机电井,将南果梨上透了水,有效地缓解了旱情。去年他们向大连、沈阳等地发送南果梨100万斤,销售额达150多万元,每户果农平均收益5000多元。今年的收益还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