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毕克齐李子何日不再让果农甜在嘴里苦在心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北方新闻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79票  浏览49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0月23日 15:56

导读:位于大青山前坡冲积扇区域的土左旗毕克齐镇,因其独特的小气候,适宜种植果树。近几年,毕克齐附近沿山地区近4万亩的荒山土坡遍种果树,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是全国最集中的李子种植基地,其产品产量和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产量提高了销售却出现了问题。今年,毕克齐李子的收购价创下每公斤0.4元的历史新低。久负盛名的毕克齐李子将如何发展,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调查。

  “前几年每亩李子能收入4000多元,今年每亩收入只有1000元。也许明年就有砍树的农民了。”

  ——毕克齐镇李子种植户董永才

  “毕克齐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李子,这几年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李子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但是因为李子产量大、上市时间集中、不易保存和市场容量有限等因素导致今年毕克齐李子价格狂跌。解决销售问题才能真正让农民靠种李子致富。”

  ——毕克齐镇工商所所长刘少鹏

  “这几年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毕克齐李子种植已经达到了规模化种植,产品好却愁销售成为制约毕克齐林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实现产业化和产品深加工是毕克齐林果经济面临困境的解决之道。”

  ——土左旗工商局副局长范雨奇


  调查内容:毕克齐镇李子种植现状、农业合作社发展状况、李子销售途径及将来发展

  采访对象:李子种植户、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工商部门

  采访地点:土左旗毕克齐镇

  核心提示:位于大青山前坡冲积扇区域的土左旗毕克齐镇,因其独特的小气候,适宜种植果树。近几年,毕克齐附近沿山地区近4万亩的荒山土坡遍种果树,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是全国最集中的李子种植基地,其产品产量和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产量提高了销售却出现了问题。今年,毕克齐李子的收购价创下每公斤0.4元的历史新低。久负盛名的毕克齐李子将如何发展,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调查。

  【缘起】产量增加  价格狂跌

  10月15日,土左旗毕克齐镇天气不错,沿路的果树早已过了收获的季节。见不到累累硕果,更没有忙碌的农民,略显萧条的果园诉说着果农们今年的伤感。老果农董永财提起今年的李子价格唏嘘不已,今年他种植的2亩李子大获丰收,产量近4000斤,然而今年的收购价则是10多年来最低的。董永财对记者说:“今年李子的收够价最低达到了每斤2毛钱,大多是每斤4毛钱,每斤5毛钱算高价了,那个头得在一两以上的才能卖上这个价。”

  因为自家没有车外运,董永财家的李子都是等商贩到村里来收购。前几年,李子的价格都是在每斤1元钱左右,种一亩李子能收入三四千元,而今年,李子的价格却狂跌,有的商贩前一天还开出每斤0.45元的价格,第二天就变成0.3元甚至更低了。毕克齐镇家家种李子,和董永财一样,大部分果农今年都遭遇到产量上去了价格却狂跌。果农自己家有车的把李子拉到呼和浩特市市区销售,没有车的就在公路旁卖或者等商贩到村里来收购。

  七八月份,首府和包头市大街小巷卖李子的商贩比往年多了不少,李子价格也非常便宜,一二两重的大个头甜李子每斤才卖1元钱。

  记者日前从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了解到,今年毕克齐镇果农批发李子的价格仅为每公斤0.8~1.2元,在市区也只卖到每公斤2元的均价。相比去年每公斤3元的均价,李子价格狂跌33.3%。

  官方总结的今秋李子价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毕克齐镇李子种植面积增长较快,产量已经超过周边地区需求;二是毕克齐镇大紫李子皮薄,水分、糖分较大,不宜长时间储存和长途运输,严重制约了李子外销。


  【现状】大青山下的花果山

  毕克齐镇北临大青山,是典型的敕勒川平原地貌,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尤其适合种植果树。当地果树种植已经有上百年历史,附近村寨房前屋后到处可见果树,甚至山里也有成片天然生长的果树。而果树中,种植最多的就是李子树,约占到七成。这里出产的李子个大皮薄,水分、糖分高,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因此远近闻名。

  董永财是毕克齐镇的老果农,是镇上最早开始种植和引进李子新品种的人。1982年,退伍回家的董永财被调到毕克齐镇国营果园工作,先后担任过果树组的组长、队长。1993年,他病退回家务农,开始了自己的种植果树之路。十多年来,他亲眼目睹了毕克齐镇一步步从荒山变成花果山。

  董永财记得,30年前,毕克齐镇的农民多种植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果树只是零星种植留着自家吃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些农民开始种植果树替代粮食。从2000年开始,农民们认识到种果树比种粮食收入高,以大紫李为例,栽培第一年需投入700元/亩,以后每年生产费用300元/亩,4年见收益,好年景以每亩收获1500公斤,市场均价按2元/公斤计,每亩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收益明显高于当地多数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收益,慢慢地种植果树的农民越来越多。

  【追溯】合作社时代的快速发展

  毕克齐镇果树种植真正的发展,始于“王天厚时代”。2002年,毕克齐镇农民王天厚等人在毕克齐镇工商所的帮扶下,筹划成立了毕克齐镇林果协会,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2007年,林果协会原班人马登记注册了毕克齐果品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呼和浩特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毕克齐果品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为果农提供技术培训,聘请专家指导农民种植果树,并带着果农外出开辟市场,参加各种农业博览会推销自己的产品,还为自己的果品注册了商标,这使农民种植果树的积极性更高了。该合作社从最初的21户农民入社发展到今年到的302户。在合作社的帮扶和指导下,果农的果树品种不断改良,亩产从最初的1000多斤提高到现在的亩产2000斤左右。果树种植面积从最初的4000多亩发展成为现在的2万多亩,并且拉动了毕克齐镇周边沿山4万亩果林的区域经济发展。毕克齐镇成为全国最集中的李子种植基地。

  农民们开始在附近的荒山野坡遍种果树。王天厚说,现在毕克齐镇的果树种植面积还在扩大,今年该合作社的育苗基地就卖了近50万棵果苗,明年预计能达到100万棵果苗。在毕克齐镇,果农除卖果子以外,培育果苗出售也是一项主要的经营收入,果苗主要是销售给呼和浩特市附近地区的农民。

  【困境】遭遇销售瓶颈

  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技术的提高,使毕克齐镇李子的产量逐年提高,今年则达到了历史最高。然而,一片红彤彤的果林却没有为果农换回丰收的笑脸,今年毕克齐的李子遭遇了价格滑铁卢。“就比种玉米强一点”,这是很多果农今年的感触。

  究其原因,销售瓶颈始终是制约毕克齐李子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李子产量井喷式发展的今年,这个矛盾更为突出。据王天厚介绍,毕克齐的李子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到8月下旬上市。而毕克齐的李子具有皮薄、水分和糖分大的特点,不适合贮存和外运,采摘3~5天就必须销售,而销售地点主要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往年,由于毕克齐李子品质好,在市场上享有盛誉,一直销路不错,收购价都是每公斤2元~3元。由于今年李子产量高,上市过于集中,市场饱和,因此今年李子销售价格比往年低了不少。

  目前,首府地区还没有一家大型的李子深加工产业,毕克齐李子多年来都是以鲜果形式销售,产品附加值低。而以目前毕克齐镇李子的产量,建立起相应的冷藏库至少需要千万元以上的投资,这显然不是一个农业合作社能承担的。

  【问题】缺乏农业保险

  今年李子价格狂跌只是毕克齐果农面临困难的一次集中体现。果树种植是一项高风险产业。去年和今年,李子都没有给果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去年开春以后,首府地区多次出现霜冻大风等异常天气情况,各类农作物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5月,土左旗地区遭受了极端降温天气和十几年少见的大风灾害天气,致使毕克齐镇等沿山地带果树幼果遭受严重晚霜危害,110国道两侧果园的李子、123苹果等果树大量落花。6月18日,土左旗沿山一带受高空低涡强对流天气影响,毕克齐镇及以东地区再次遭受雷雨﹑大风﹑冰雹袭击,造成25个村2266公顷玉米﹑瓜菜﹑果树等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面对天灾,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民获得了政府部分经济补贴,而果农却没有拿到任何补贴。

  缺乏农业保险让毕克齐果农承担了种植果树的高风险。今年,王天厚代表合作社的农户与区内一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洽谈农业保险事宜,但是因为种植果树风险较高,对方开出的条件是每亩果树保费为50元,只报投入不保收成,如果绝产每亩可获得500元的赔偿,只要有收成则不承担价格下跌或者产量减少的损失。并且,保险公司要求承保的农户种植面积必须达到一定规模。这让王天厚和合作社的成员们很是挠头,50元的保费要动员果农参保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很多果农的种植面积都是三五亩土地,也难以达到保险公司要求的承保要求。

  【突围】走品牌化产业化道路

  怎样才能走出毕克齐镇李子种植面临的困境,是毕克齐镇工商所所长刘少鹏一直思索的问题。从2003年上任到现在,刘少鹏见证了毕克齐农民从成立协会到组建合作社所走过的风风雨雨。合作社是在他的协调帮助下一手创建起来的,刘少鹏对这个合作社有着很深的感情。走品牌化、产业化道路和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是毕克齐李子产业突围之路,刘少鹏这么想。

  在毕克齐镇工商所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7月,毕克齐沿山6个镇的3万亩林果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2005年2月,毕克齐镇林果协会将沿山各种水果和11个蔬菜品种注册了“阴山红”商标;同年11月8日,毕克齐李子又取得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签发的“阴山红李子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今年,该所又给果农出主意,与市内的一家旅行社合作,开辟自由采摘区。在李子收获的季节,由旅行社带领,每周都有200多名游客到毕克齐镇果农的果园里体验采摘乐趣,而亲手采摘的李子售价是每公斤4元。这项活动还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周末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开着车到毕克齐游玩。

  今年,毕克齐镇工商所又牵线搭桥,协调该合作社的果农与汇源集团接洽,商谈建立果汁加工基地的事情。汇源方面有关人员来到毕克齐镇考察,对这里的种植情况比较满意,双方将于2010年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协商。

  【思考】怎样帮助合作社走上科学规范的道路?

  就毕克齐李子产业所遭遇的困境,记者采访了土左旗工商局副局长范雨奇。范雨奇认为只有解决毕克齐李子销售问题,提高李子的产品附加值,保证果农增产还能增收,才能切实保护果农的生产积极性,推进李子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土左旗工商局将重点引导果农多种经营、依托果园开发农家乐旅游,同时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建立李子深加工生产基地,提高产品附加值,用订单农业的形式保证果农收入,减少果农种植风险。另外,政府和金融行业应在政策、保险、贷款等方面为果农提供更多扶持。

  范雨奇说,截至目前,首府共有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1个,共有入社(会)成员近万人,带动农户5万多户。在上述101个经济组织中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85个。毕克齐李子产业所遭遇的问题也折射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困境。怎样扶持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科学规范的道路,是有关方面需要摸索探讨的问题。文·/本报记者  查  娜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