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低碳农业的杭州实践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张建江;胡立刚;蒋文龙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9票  浏览28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7月27日 16:37

  创新制度做“低碳”
  
  低碳农业,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农业生产中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要建设低碳农业,必须在农作制度创新上寻求突破,在土地资源的动态保护和治理基础上,探索符合杭州农业自身特点的农作制度。
  
  在桐庐县分水镇龙潭村,有一座“万强农庄”,庄主钱万强原是杭州知青,十多年前,和朋友相约一起来到“第二故乡”,承包了1000余亩荒山。
  
  一开始,万强的生产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简单,种养相互隔离,效益很难得到体现。后来,万强在农庄内实行种养循环。猪场每天产出的粪尿首先经过干湿分离。猪粪进行微生物接种发酵,成为有机肥用于果园;尿液污水通过三级沉淀后用电泵抽至山上的8个贮存池中,经果园中铺设的地下管道喷施于果园中。
  
  通过生物技术处理的猪粪尿,为500余亩果树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每年仅此一项可节省化肥50吨左右,折合20~25万元。有机肥的使用改良了土壤,土地抗旱能力明显提高,农庄因此减少旱灾损失达25~30%以上。
  
  有机肥使水果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据测算,施用有机肥,农庄内6年生果树平均亩产增加230公斤,丰产年限可提前两年以上。使用有机肥,水果甜度增加,口感更加鲜美。万强的水果比别人每公斤售价高出1~2元。
  
  在这种“猪沼果”的立体循环中,“万强农庄”的发展十分稳健,目前,万强建有标准猪舍6200平方米,全年出栏生猪5100多头;园内有以黄花梨为主的总面积达520亩的果园,水果年产达60万公斤。
  
  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花果园,原本臭气熏天的畜禽粪便也变成了“金元宝”!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城里人来到万强农庄,春天挖竹笋、夏天摘水果、秋天打年糕、冬天晒太阳。
  
  杭州市农业局副局长严建立认为,杭州农业人多地少、丘陵多良田少的立地条件,决定了产业门类齐全但产业规模过小、经济作物多但粮食自给率低等特点。“万强模式”正是基于这些特点,通过“适度规模,种养循环”的方式,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低碳农业的杭州实践中,农作制度的创新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据了解,近年来,除了万强的“猪沼果”模式、淳安的“蚕沼桑”模式外,杭州还推出了“稻鹅”、“果禽”共生等多种创新模式。这些模式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构成了杭州低碳农业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2009年,杭州市农业局、环保局、财政局联手,建立了34个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范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