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低碳农业的杭州实践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张建江;胡立刚;蒋文龙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9票  浏览23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7月27日 16:37

  依靠科技做“低碳”
  
  低碳农业需要大量技术性的突破。为了集中力量,破解低碳农业实践中的技术难题,杭州整合农业、水产、蔬菜、茶叶四大科学研究所,成立了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并赋予其独特的定位:在研究的层面上,着重开展应用型研究。为了便于协调生产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农科院的院长直接进入市农业局党委班子。
  
  独特定位和架构决定了科研人员不必像其它科研机构那样,整天为课题为经费疲于奔波,他们可以根据生产需要,有针对性地专攻某个产业难题,直到破题并产生直接的效益。农科院负责人表示:品种改良是低碳农业的重要环节,而品种技术的突破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费和时间来保障。农科院的独特定位和构架很好地免除了这些后顾之忧。
  
  乌鳢鱼,俗名“黑鱼”,是传统的高营养高价值鱼种,养殖乌鳢鱼也是杭州的传统特色产业,年产值超4亿元,养殖面积近4万亩。但是,传统乌鳢鱼是肉食性鱼种,吃喝拉撒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只能靠换水来维持存活率。据市农科院测算,杭州养“黑鱼”一年,相当于把12个西湖水变黑变臭。因此,近年来,余杭萧山等地相继采取强硬措施限养禁养。“黑鱼”产业岌岌可危,政府和养殖户的矛盾不断恶化。
  
  面对产业和社会的双重危机,杭州市农科院积极应对,从品种改良着手,根本上解决了乌鳢鱼养殖的污染问题。
  
  2007年,杂交乌鳢鱼新品种问世。杂交乌鳢鱼不再以冰鲜鱼为饵料,改吃人工混合饲料。由于改变了食性,传统乌鳢鱼养殖污染问题迎刃而解,亩增效益2000多元。不但如此,水质调控等多种技术相配套的乌鳢鱼养殖还凸显了“以鱼治水,以鱼养水”的效果,余杭萧山等地如获至宝,立马解除限养禁养,还对该产业作出新的规划布局,大力推广新的养殖模式。如今,该项目成果不仅惠及杭州,还跨出了地市、跨出了省界。
  
  杂交乌鳢鱼的案例仅仅是杭州利用科技推行低碳农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杭州市农科院还相继成功开发了钱塘江土著鱼种、红颊草莓种等多个新品种。每个新品种,在破解传统特色产业污染排放等问题的同时,都获得了比原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