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云阳:三把“金钥匙”打开果业富镇之门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农村版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3票  浏览9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5月20日 16:34
  华龙网讯 云阳县巴阳镇山高坡陡,田少地多,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为困扰当地党委政府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巴阳镇果敢地提出了“打造水果产业重镇”的目标,采取“产业支部牵头、专业合作社促销、乡村旅游带旺”的思路,巴阳由此焕发出新的活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呈现出喜人局面。
  
  第一把“金钥匙”产业支部牵头
  
  巴阳的每一次大发展,都离不开党支部的帮助、发动和倡导。在党支部一班人的引领下,群众由一次次地不理解,到一次次地理解支持。
  
  枇杷是巴阳的名片,但很少有人知道,巴阳枇杷产业的发展有着一段鲜为人知历史。从2000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始,巴阳镇党委就果断决定利用退耕还林的机遇,着手枇杷产业的规划布局,并在县里发展100里枇杷长廊的规划中脱颖而出,很快将枇杷产业形成了规模。随着退耕还林指标一年年的增加,巴阳人将枇杷种植面积一年年地扩大。2009年,巴阳抓住“绿化长江”的机遇,加大投入,新植枇杷5000亩,枇杷种植面积达到了1.1万亩,产量也由原来的3000多吨提升到6000吨,枇杷产业由此实现了质的飞跃。
  
  近年来,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巴阳镇党委决定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成立了枇杷、柑桔、榨菜、中蜂4个产业支部。为发展果业大户,镇里决定由产业支部牵头,把大户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发展成大户,党员和农户间实行“一帮一,一带一”。通过这些措施,产业支部把28个能人培育成了果业大户,把24个大户发展成了果业能人,党员帮带农户共325户。
  
  第二把“金钥匙”专业合作社促销
  
  随着巴阳枇杷产业的迅猛发展,如何将果农的枇杷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成了摆在政府案头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巴阳镇依托帮农枇杷专业合作社,发展了水果经纪人200余名,专门负责枇杷的销售工作。目前,专业合作社在北京陕西、湖北等地都建立了自己的一级水果批发市场,从根本上稳定了水果的销售渠道。
  
  在如今的巴阳农村,到处可见走村串户的水果经纪人。“这几年,每年从我手里卖出去的枇杷不下500吨,不仅解决了果农的销售难题,我自己每年也从中获利10万元左右。”水果经纪人魏光富告诉笔者。
  
  为提升巴阳枇杷的档次和价格,专业合作社还通过“农超对接”和“公司加基地”的模式,将巴阳枇杷送进了超市农产品加工厂。据巴阳镇帮农枇杷合作社理事长王儒国介绍,枇杷专业合作社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巴阳枇杷节上,成功与小天鹅集团、人人乐集团、峰谷美地公司、本地经销大户签署了1800吨的意向性购销合同。“这下,巴阳枇杷真正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王儒国感慨道。
  
  此外,专业合作社还为本地枇杷注册了“巴峡”牌商标,并采取了礼品盒包装、邮政直销等形式,极大地提升了巴阳枇杷的品牌和形象。
  
  第三把“金钥匙”乡村旅游带旺
  
  连续四年成功举办的“巴阳枇杷节”,已成为库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通过办节,巴阳枇杷价格大幅提高,均价从原来的每公斤2元提升到现在的每公斤12元,果农收入翻了几番。
  
  “一年一度的枇杷节,不仅提升了巴阳枇杷的名气,促进了销售,还极大地带动当地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巴阳镇宣传委员彭南宁告诉笔者。
  
  今年4月,巴阳镇结合第四届枇杷节成功推出了现实版“开心农场”。市民只需向果农交纳50元/棵的定金,即可获得枇杷树的认养资格,并在果农的引导下,进行农事活动。此外,市民还可以认养猪、鸡、地等。据统计,今年市民来巴阳共认养枇杷2000多株,认养猪45头,认养鸡365只,认养土地45块。
  
  为搞好这次活动,巴阳镇还对参与活动的果农进行文明礼仪、厨艺、诚信经营、健康知识的培训,以提升果农的文明素质和接待能力。政府还出台激励政策,对正常营业的果家乐给予每户3000元的奖励,对被认养3棵以上枇杷的果农,由专业合作社给予每户30元的奖励。
  
  “开心农场”的闪亮登场,不仅受到云阳及周边区县市民的热烈追捧,还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