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打工仔回家“圈山” 穷山村今成“四季果园”
现年52岁的余国法是上虞市章镇镇建设村村民,家中除了夫妻俩,还有一个儿子。家里虽然拥有13亩山地和3亩多水田,以前除了田里微薄的收入,就是打工的收入,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自从他开发出13亩果园后,余国法的生活发生明显变化。“今年水蜜桃价格每公斤6元多,黑李价格也不错,收入已超过5万元。”昨天上午,余国法在宽敞的三层楼内接受记者采访时笑得合不拢嘴。
上虞市章镇镇建设村党支部书记陈瑞昌对记者说,建设村共有600多户农户,1700多人口。全村拥有山林面积达1.3万余亩。以前村里的劳动力就像候鸟一样,大多外出务工,但辛辛苦苦一年,吃过用过,还是难以致富。
外出打工难致富!村里一批头脑活络的村民开始在山林上动脑筋,而陶柏寿是其中的佼佼者。现任村委主任、关山果树研究所所长的陶柏寿,开发了100多亩的“百寿果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冒富大叔”,特别是从奉化引进水蜜桃品种“奉化玉露”后,创下了“一只桃子卖10元”的纪录。
由于开发山林能致富,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打工的行列,回家开发山林。目前全村已开发水蜜桃、樱桃、板栗、黑李、猕猴桃、西瓜等5000多亩,建设村已成“四季果园”,从“开春第一果”樱桃开始,到年底猕猴桃落市,光水果一项村民户均增收达1万多元。
“目前全村水果销售主要靠城里人的采摘游,村民在果园里接接手机,转手就能换来一叠叠钞票。”陈瑞昌告诉记者。
作者:记者 范文忠
自从他开发出13亩果园后,余国法的生活发生明显变化。“今年水蜜桃价格每公斤6元多,黑李价格也不错,收入已超过5万元。”昨天上午,余国法在宽敞的三层楼内接受记者采访时笑得合不拢嘴。
上虞市章镇镇建设村党支部书记陈瑞昌对记者说,建设村共有600多户农户,1700多人口。全村拥有山林面积达1.3万余亩。以前村里的劳动力就像候鸟一样,大多外出务工,但辛辛苦苦一年,吃过用过,还是难以致富。
外出打工难致富!村里一批头脑活络的村民开始在山林上动脑筋,而陶柏寿是其中的佼佼者。现任村委主任、关山果树研究所所长的陶柏寿,开发了100多亩的“百寿果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冒富大叔”,特别是从奉化引进水蜜桃品种“奉化玉露”后,创下了“一只桃子卖10元”的纪录。
由于开发山林能致富,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打工的行列,回家开发山林。目前全村已开发水蜜桃、樱桃、板栗、黑李、猕猴桃、西瓜等5000多亩,建设村已成“四季果园”,从“开春第一果”樱桃开始,到年底猕猴桃落市,光水果一项村民户均增收达1万多元。
“目前全村水果销售主要靠城里人的采摘游,村民在果园里接接手机,转手就能换来一叠叠钞票。”陈瑞昌告诉记者。
作者:记者 范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