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河北兴隆:山楂之乡“红肥绿瘦”为哪般?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燕赵都市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9票  浏览11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0月12日 15:05
  要协调供需关系
  
  近日,一则为兴隆丰收山楂找销路的微博,引起网民的大量转发。该微博中称,由于价格低廉,甚至连采摘的工费都挣不回来,许多山楂只能烂在树上。对此,记者进行了专门了解。
  
  据张连师介绍,情况并不像微博中所说的那般严重。“如果每斤价格能维持在0.5元,每亩地的收成要比种玉米强的多。”张连师这样算到,“一亩地一般会种植50棵左右的山楂树,一棵第一年结果的山楂树,能收至少300斤山楂,一亩地能收1.5万斤,每斤0.5元的话,能卖7500元,而种植玉米每亩地最多收入一千多元。”张连师告诉记者,山楂种植所投入的成本并不算高,“春天除草打药,修剪枝杈,秋天采摘。如果种的多,可以雇人帮忙,但应该不会出现连工费都挣不回来的情况。”
  
  张连师告诉记者,问题的关键是应该支持山楂加工企业的发展。据介绍,由于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兴隆县的广大山区,为盛产品质优良的山楂提供了独有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随着山楂种植面积的增多,许多村庄里都办起了果品加工厂。“我们大杖子乡最多的时候,有八九个加工厂,本地的山楂基本上都能被消耗掉。”张连师说,果品加工厂就成了果农们销售山楂的唯一渠道。
  
  镇镇有企业,村村产红果,有的村里有十多家甚至更多的作坊企业。2010年,兴隆县决定规范、整治该行业时发现,“稍微像点样子”的厂家就有121家,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条件差,生产过程控制和环境卫生很难达标。为了更好的规范果品加工企业,投资规模、场地面积、卫生条件不达标的大批企业被关闭,企业数目由121家减少为70家。今年4月份,山东、浙江部分蜜饯厂家的质量问题被曝光,而兴隆蜜饯企业因为质量过硬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果农们介绍,企业数量的下降,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打破了供需关系的平衡。“每年种植面积在扩大,而加工能力却跟不上产量增加的步伐。”张连师说,当地的果品种植业依旧停留在单纯的种植环节,以分散的家庭种植模式为主,因此果农基本不具备拓展销路,参与市场的能力。“大家觉得种山楂能赚钱,就会去种,但到底市场对山楂产量的需求有多大,谁都不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