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葡萄:让科技成为 产业升级新引擎
渭北葡萄产业园区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园区占地面积20万亩,主要分为核心区、带动区和辐射区,目前园区已经建成了5000亩优质葡萄示范园,5000平方米生态观光大棚,1000亩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示范园和4000平方米的生态酒庄等。园区有三大特点,即葡萄品种全、葡萄品质优和园区风景美。目前,该园区共有200余个葡萄品种,堪称葡萄品种的“博物馆”;园区以先进科技和科学管理为依托,着力打造绿色有机食品,达到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绿色健康效果。
除了从葡萄本身做文章之外,临渭区还分别从纵向上延伸产业链条和从横线上拓展产业布局,力求在卖葡萄的同时卖风光。目前,该园区已经建成了“万米葡萄长廊”,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仿欧式的三贤酒庄则结合渭南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将葡萄产业和文化风情紧密连接;即将建造的大型农家乐度假休闲场地等,既是从单一种植葡萄向多元化经营的转变,也是园区从平原农业向景观农业过渡的标志。
2011年以来,临渭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渭北葡萄产业园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全国首个“综合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为了提高葡萄品质,临渭区围绕“提质增效”这一目标,大力推广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不断加大果农培训力度,从源头上确保葡萄品质始终居于市场最高端。
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发展思路,临渭区以渭北葡萄产业园为龙头,作为全区葡萄市场的先行探索者。以引种、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实现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新化、机制市场化、园区景观化、城乡一体化,使葡萄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设立于该园区的临渭区葡萄研究所,则主要从新品种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全区葡萄品种结构方面调整葡萄品种的层次,引导葡萄产业逐步形成早、中、晚三大品系合理搭配的局面。同时,园区还常年聘请6名国内知名葡萄专家、教授,结合葡萄产业发展实际和物候期,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据了解,“临渭葡萄大讲堂”将邀请国内外葡萄方面的专家及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进行授课,计划利用明年全年培训区级葡萄管理技术员500人次,村级农民技术员和职业农民1万人次,果农5万人次。培训旨在切实转变果业生产方式,加快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现代果业的支撑能力,使葡萄栽培技术能够应用到葡萄生产的各个环节。“临渭葡萄大讲堂”的设立,将会让临渭葡萄产业更加壮大,品牌更加响亮。
除了从葡萄本身做文章之外,临渭区还分别从纵向上延伸产业链条和从横线上拓展产业布局,力求在卖葡萄的同时卖风光。目前,该园区已经建成了“万米葡萄长廊”,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仿欧式的三贤酒庄则结合渭南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将葡萄产业和文化风情紧密连接;即将建造的大型农家乐度假休闲场地等,既是从单一种植葡萄向多元化经营的转变,也是园区从平原农业向景观农业过渡的标志。
2011年以来,临渭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渭北葡萄产业园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全国首个“综合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为了提高葡萄品质,临渭区围绕“提质增效”这一目标,大力推广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不断加大果农培训力度,从源头上确保葡萄品质始终居于市场最高端。
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发展思路,临渭区以渭北葡萄产业园为龙头,作为全区葡萄市场的先行探索者。以引种、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实现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新化、机制市场化、园区景观化、城乡一体化,使葡萄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设立于该园区的临渭区葡萄研究所,则主要从新品种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全区葡萄品种结构方面调整葡萄品种的层次,引导葡萄产业逐步形成早、中、晚三大品系合理搭配的局面。同时,园区还常年聘请6名国内知名葡萄专家、教授,结合葡萄产业发展实际和物候期,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据了解,“临渭葡萄大讲堂”将邀请国内外葡萄方面的专家及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进行授课,计划利用明年全年培训区级葡萄管理技术员500人次,村级农民技术员和职业农民1万人次,果农5万人次。培训旨在切实转变果业生产方式,加快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现代果业的支撑能力,使葡萄栽培技术能够应用到葡萄生产的各个环节。“临渭葡萄大讲堂”的设立,将会让临渭葡萄产业更加壮大,品牌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