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乐清:杨梅无人问津 七旬老农犯愁
本报讯(见习记者 陈露)熟透的杨梅挂满枝头,甚是好看。然而,这大片的杨梅却鲜有人问津。近日,随着梅雨季节的来临,枝头的杨梅纷纷掉落,清江镇珠下村的老农卢必敬,望着满山的杨梅忧心忡忡。
辛勤劳作所得甚少
今年72岁的卢必敬,种植杨梅已经有11年。每天清晨五时多,他便起床和妻子一同上山照料自家的杨梅树,拔草、施肥、查看杨梅的生长状况……每日如此,往往要到晚上八时多才能收工回家。“到了杨梅成熟采摘期,他们更忙了,一天都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邻居卢秀珍说,这几天每天四时多两个老人就开始上山采摘杨梅。
“无论严寒或酷暑,天气再怎么恶劣,两位老人还是一心扑在果园里。”卢秀珍说,“前几天,气温很高,他们还是起早摸黑上山劳作,真的很辛苦,碰上下雨天,老人又戴着斗笠上山查看落果的情况。”
“老人家这么辛苦,但是杨梅却难卖出去!”卢秀珍介绍,卢必敬有个500亩的杨梅种植基地,虽然今年杨梅产量减少,但也有10000公斤的产量。卢必敬种植杨梅11年来,每年都为杨梅的销量而犯愁。由于老人年纪大且不懂销售,至今还是固守着传统的销售方式。每年杨梅成熟,因没有精力拉到集市上去卖,基本靠顾客上门来买。每年大量的杨梅都卖不出去,很多烂在山上,特别可惜。“今年虽然我们邻居帮忙在微信上面宣传,但毕竟能力有限,销量并不乐观。”卢秀珍说。
不懂销售连年亏损
“每年杨梅都难卖出去,我们愁得睡不着。”卢必敬着急地说,杨梅成熟后若不摘下,一碰上下雨天,雨水会把杨梅打落,但摘下之后如果不及时销售,又不易保存,一天色变,两天味变,三天色香味全无,就更卖不出去了。
去年的梅雨季节,下雨频繁而且雨量很大,将基地里大片的杨梅打落在地,只剩下一小部分的杨梅还在枝头。卢必敬夫妇在山上,望着满地的落果,老泪纵横。据村民介绍,后来,卢必敬打听到,有人肯出价1.6元/公斤收购,于是老两口就摘了一车还在枝头的杨梅,不料对方又说不要了。无奈之一,他们将杨梅制成杨梅酒分给乡邻们品尝,大家都说好喝。“可见,老人的杨梅口感还是不错的。”
今年受梅雨季节的影响,卢必敬的杨梅基地已有三成的杨梅成了落果。老人每天愁容满面。“去年只卖了1万元,还不够付给几个工人的工钱呢!”卢必敬说。
连年亏本,老两口为是否继续种植杨梅争吵已经不止一两回了。妻子觉得每年都亏钱,还是别种算了。但卢必敬舍不得那片杨梅林。
据悉,今年老人基地的杨梅个大且多汁,老人定了个自助采摘价格:市民可到老人的果园来边采摘边品尝,成人50元/人(不限时,另赠送1公斤杨梅带走)7岁以上儿童25元/人,采摘带走的售价50元/公斤。
如果你想帮帮这位老人,如果你有意向购买,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61116222,可以享受36元/公斤的优惠价格。本报统计数量后,购买的市民可以于6月28日(周日)下午来本报提取,帮帮这位年迈的果农。
有意向采摘游的市民也可直接联系卢必敬老人手机13506559717(因老人电话有时不在身边,也可联系其邻居卢秀珍15222127096)。
辛勤劳作所得甚少
今年72岁的卢必敬,种植杨梅已经有11年。每天清晨五时多,他便起床和妻子一同上山照料自家的杨梅树,拔草、施肥、查看杨梅的生长状况……每日如此,往往要到晚上八时多才能收工回家。“到了杨梅成熟采摘期,他们更忙了,一天都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邻居卢秀珍说,这几天每天四时多两个老人就开始上山采摘杨梅。
“无论严寒或酷暑,天气再怎么恶劣,两位老人还是一心扑在果园里。”卢秀珍说,“前几天,气温很高,他们还是起早摸黑上山劳作,真的很辛苦,碰上下雨天,老人又戴着斗笠上山查看落果的情况。”
“老人家这么辛苦,但是杨梅却难卖出去!”卢秀珍介绍,卢必敬有个500亩的杨梅种植基地,虽然今年杨梅产量减少,但也有10000公斤的产量。卢必敬种植杨梅11年来,每年都为杨梅的销量而犯愁。由于老人年纪大且不懂销售,至今还是固守着传统的销售方式。每年杨梅成熟,因没有精力拉到集市上去卖,基本靠顾客上门来买。每年大量的杨梅都卖不出去,很多烂在山上,特别可惜。“今年虽然我们邻居帮忙在微信上面宣传,但毕竟能力有限,销量并不乐观。”卢秀珍说。
不懂销售连年亏损
“每年杨梅都难卖出去,我们愁得睡不着。”卢必敬着急地说,杨梅成熟后若不摘下,一碰上下雨天,雨水会把杨梅打落,但摘下之后如果不及时销售,又不易保存,一天色变,两天味变,三天色香味全无,就更卖不出去了。
去年的梅雨季节,下雨频繁而且雨量很大,将基地里大片的杨梅打落在地,只剩下一小部分的杨梅还在枝头。卢必敬夫妇在山上,望着满地的落果,老泪纵横。据村民介绍,后来,卢必敬打听到,有人肯出价1.6元/公斤收购,于是老两口就摘了一车还在枝头的杨梅,不料对方又说不要了。无奈之一,他们将杨梅制成杨梅酒分给乡邻们品尝,大家都说好喝。“可见,老人的杨梅口感还是不错的。”
今年受梅雨季节的影响,卢必敬的杨梅基地已有三成的杨梅成了落果。老人每天愁容满面。“去年只卖了1万元,还不够付给几个工人的工钱呢!”卢必敬说。
连年亏本,老两口为是否继续种植杨梅争吵已经不止一两回了。妻子觉得每年都亏钱,还是别种算了。但卢必敬舍不得那片杨梅林。
据悉,今年老人基地的杨梅个大且多汁,老人定了个自助采摘价格:市民可到老人的果园来边采摘边品尝,成人50元/人(不限时,另赠送1公斤杨梅带走)7岁以上儿童25元/人,采摘带走的售价50元/公斤。
如果你想帮帮这位老人,如果你有意向购买,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61116222,可以享受36元/公斤的优惠价格。本报统计数量后,购买的市民可以于6月28日(周日)下午来本报提取,帮帮这位年迈的果农。
有意向采摘游的市民也可直接联系卢必敬老人手机13506559717(因老人电话有时不在身边,也可联系其邻居卢秀珍15222127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