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熟,又给政府出考题
分工作业摘果果
疑有地下产业链
据市民提供的报料,二沙岛的芒果经常一夜之间被人采摘得七七八八,摘果人三五成群,分工合作,工具专业,似乎不是“贪小便宜满足一下口欲”那么简单。
记者上周五在二沙岛随机巡了一圈,果然发现了一支摘果“小分队”。
二沙岛的绿化树木以芒果为主,记者前往时,发现这里的芒果已被采摘得七零八落,果树没有了芒果的“陪伴”,叶子都发黄了。车行至省中医院附近,记者突然看到有两位手拿“专业工具”在摘芒果的男子,于是下车采访。
两男子操外省口音,一人拿着四五米长的竹竿,顶部系有小弯刀并套了一个网,一人负责摘果,另一人则负责装果。只见竿起果落,十分干脆。记者讯问他们工具从哪来、摘果的用途,他们笑而不答;记者向他们索要一个芒果,他们则很爽快地答应了,拉开装果的袋子一看,里面都是大芒果,至少有十来个。记者挑了一个掂量,起码有四两重。
看到记者拍照时,他们似乎有所警觉,停止了“辣手摧果”,讪讪地走了。
有市民推断,这些活跃的摘果者,多半是拿去卖,甚至有可能有一条“地下产业链”,专打这些路边芒果的主意。一些走鬼档卖的一元一个或五元三斤的,多半是道路两旁芒果树结的果。不用播种施肥淋水管理,果熟时摘果去卖,这简直就是“无本生意”!
不让摘果,请给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吧!
一方面私摘芒果屡禁不止,摘果受伤新闻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对每年数以百千吨计的芒果,该如何处理,众说纷纭。
市政园林部门倒是苦口婆心的规劝。日前,市政园林部门就发文称:行道上的芒果树结出的果,与普通种植的食用芒果树相比口感生涩得多,而且长年受汽车尾气和粉尘的污染,极有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镉等。
这一说法也引起不少质疑。就口感而言,记者采访一些吃过路边芒果的市民,他们都表示,成熟的芒果还挺甜,当然纤维也较多,口感不如市场卖的果园培育的芒果,但对于要求不高的人来说,免费或低价水果有这样的口感,是可以接受的。
还有人提出:每年打花、喷药、提前打果、清扫落果、填埋果实,这种人力物力的支出,是否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呢?如果切实检验过这些芒果无害,为何不能使之形成一种产业?能否承包给一些公司,盈利也用于城市的绿化管理?是否能以街道或社区为单位,动员集中摘采,让社区居民或者社区的孤寡老人、弱势群众,可以分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