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相城:“土处方”巧让粘土变沙土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苏州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0票  浏览23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月18日 14:49
相城:“土处方”巧让粘土变沙土  
新巷果农猕猴桃园中填埋树枝、稻草,用“土处方”改良土质。□记者濮建明摄
  
  苏报讯(记者 周澜源  董捷)15日下午,记者在相城区黄埭镇新巷村农艺科技园看到:一群群果农有的在果园里挥铲开挖深深的土垄,有的在把稻草、树枝、石灰和发酵过的有机肥填进土垄。村党总支书记陶建平告诉记者,这是村里新辟的猕猴桃果园,果农们正在用土方法改良土壤,把原来的粘土改良成适合猕猴桃科植物的沙质土壤。
  
  猕猴桃是猕猴桃科植物的果实,因其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被誉为“水果之王”。由于猕猴桃喜好疏松、通气良好的沙质壤土或沙土,多少年来,江苏等以粘土土壤为主的“江南水乡”,一直难以出产本土猕猴桃。
  
  2008年初,寻求经济发展新出路的相城区黄埭镇新巷村党总支书记陶建平无意中获得了一条信息:被称为世界猕猴桃种子库的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正在寻找合作载体,当过私企老板的陶建平眼前一亮,立即赶到武汉,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签订了100亩猕猴桃品种开发及培育技术转让的协议,引种了红阳、金霞两个品种。
  
  协议签下了,技术引进了,但新巷的粘质土壤如何来适应猕猴桃的需求呢?新巷农民开出了凝聚智慧的“土处方”:种植猕猴桃植物的土垄挖深1米8,填上稻草、树枝、石灰和发酵过的有机肥。稻草、树枝能使土壤变松,石灰能改变土壤的pH值,而发酵过的有机肥能让猕猴桃植物3年营养不愁。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专家称赞这个“土处方”解决了猕猴桃的“水土不服”问题,为填补江苏水果生产空白奠定了基础。
  
  据陶建平介绍,新巷本土出产的猕猴桃不仅获得了绿色食品生产使用标志,经权威机构检测,各种营养成分还远超过国外猕猴桃。前两年,新巷村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合作,把猕猴桃种植规模扩大到400亩,品种扩展到红阳、金霞、金魁、武植3号四种,建立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中心华东推广示范基地”,今年打算再扩种200亩。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