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产区动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河南:中牟西瓜发生"世纪之变"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33票  浏览13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7月08日 14:00

导读:几天前还拥挤不堪的乡村马路,突然变得清静起来,收购西瓜的车辆消失殆尽。刚进入7月份西瓜销售就已经结束了?老皮站在自家空落落的西瓜大棚里有点不适应。

瓜农老皮的15年卖瓜史

  几天前还拥挤不堪的乡村马路,突然变得清静起来,收购西瓜的车辆消失殆尽。刚进入7月份西瓜销售就已经结束了?老皮站在自家空落落的西瓜大棚里有点不适应。
  
  老皮不姓皮,名叫林桂军,中牟县韩寺镇大洪村的瓜农。老皮也不老,今年才37岁,因长得敦实,从小就得了个“雅号儿”老皮。回想起自己15年的种瓜卖瓜经历,老皮感慨颇多。
  
  12年前,他到哈尔滨卖瓜血本无归
  
  老皮15年前就开始种西瓜。三四亩瓜地,种的都是杂交瓜,好的年景一亩瓜一年收入也不超过1000元。
  
  当时农民家里都没车,只能用架子车把瓜拉到县城火车站,那里有人收瓜。在火车站卖不掉的,就在县城贱卖,实在卖不掉干脆就用西瓜换几斤麦子。
  
  眼看着这样卖瓜不挣钱,老皮决定自己包火车车皮卖瓜。1997年,老皮联络了几户瓜农,收了一车皮的西瓜运往哈尔滨。因为不了解行情,这一趟不仅没赚到钱,还赔进去一万多元。这让老皮很久缓不过劲来。
  
  记者调查:直到20世纪90年代,拥有悠久种植历史的中牟西瓜还延续着传统的产销模式,瓜农自产自销,靠卖瓜收入解决温饱。此时,市场经济的考验悄然到来。
  
  6年前,他进郑州卖瓜风餐露宿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政府的引导,中牟西瓜品种有所改进,大棚西瓜开始普及,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种的多了,卖瓜难的问题逐渐显现。
  
  “那个时候,机动三轮、小四轮在农村开始普及,大家都把瓜拉到郑州去卖。郑州的大街小巷都是中牟的瓜车。”老皮说。
  
  2003年,老皮拖家带口去郑州卖瓜,“我记得卖的是黑蜜2号,瓜也不赖,就是不好卖。”老皮说,他们带着干粮,晚上就睡在瓜车旁,遇到下雨,就用塑料布盖住瓜车,人蹲在屋檐下,或者到立交桥下过夜。一车瓜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卖完。
  
  记者调查: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6年的几年间,郑州市政府和中牟县政府每年夏季都把西瓜销售作为大事来办。政府成立了西瓜办,每年开会、发文,设立社区直销棚,组织各单位购买“爱农瓜”,中牟则给每个机关干部下达销售任务。行政力量在西瓜销售中的力不从心,开始让政府部门考虑如何把西瓜销售引入正常市场化轨道,政府从“不管”到“大包大揽”再到“逐步放手”,中牟瓜农在市场经济中开始从“鼻青脸肿”走向淡然从容。
  
  现在,他坐在地头等客商
  
  2006年镇里组织瓜农到北京大兴考察,回来后老皮就开始了新品瓜的种植。他种的精品西瓜个头很小,顺着吊蔓往上长,就像树上结的果。一个小瓜售价5元。
  
  “最主要的是我现在根本不用操心卖瓜,我的经纪人早就帮我找好了销路,等着客商来拉就行了,还有些慕名来田头买瓜的,来晚了还买不到。”
  
  老皮现在种的9亩西瓜,一年销售收入有五六万元。他说,自家的瓜销到全国各地,还通过广州销到港澳呢。
  
  记者调查:近些年来,中牟县政府对西瓜销售慢慢放手,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引导和服务上。西瓜种植结构的调整,拉长了中牟西瓜市场供应期;自2005年连续举办五届的西瓜节,让中牟西瓜品牌闻名全国;政府引导下出现的2万多农产品经纪人,实现了西瓜的网上销售——到今年,会不用开了,文件不用发了,不知不觉中,中牟西瓜不愁卖了。
  
  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共同推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农民从中受益匪浅。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