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石嫣:女博士的绿色梦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7票  浏览23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4月23日 13:41
  新华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毛伟豪 李亚红)一个在读博士生,跑到美国的小农场做了6个月“洋插队”,带着满手的老茧和“我要当农民”的梦想回了国。
  
  一个城里长大、十指从未沾泥的姑娘,不用化肥和农药,居然能把一块荒地变成供应千户家庭吃菜的农场。
  
  “通过"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我希望给现代中国城市打造一个新的食品供应链,找到解决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和城乡不信任问题的新路径。”这就是多家CSA农场创办者石嫣的梦。
  
  “小毛驴”:CSA试验田
  
  2009年,26岁的石嫣还是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农村发展专业博士生。站在北京西郊凤凰岭下,面对着刚刚开垦出来的200亩荒地,带着四个核心团队成员和三个当地农民,石嫣开始实践CSA的梦想。
  
  CSA是“社区支持农业”的英文缩写,这种农业生产模式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瑞士。简单来说,就是基于相互信任,消费者预付一年费用,购买农民一年收成;农民则按照承诺,完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保证农产品(000061,股吧)的纯天然无公害,并定期将农产品配送到消费者家中。
  
  苏丹红、地沟油、三聚氰胺……当时的中国频发食品安全危机,生产者和消费者间互不信任。“CSA是一种人类真正和土地友好相处的可持续农业模式。”石嫣寄望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来破解食品安全僵局。
  
  垦荒、平整土地、播种……一排排的菜苗从土里钻了出来,命名为“小毛驴市民农园”的CSA农场开工了。石嫣设计了两种会员模式:“配送份额”需交一年的订金,每周由农场将当季的新鲜蔬菜送上门;“劳动份额”则是交一半的钱,由农场提供土地和技术,供其自己耕作。
  
  尽管配送的蔬菜经常只有包菜、黄瓜等几个品种,而且模样“看上去不那么水灵”,但配送份额会员李佳佳觉得,“味道真的好,十分浓郁。有一次,从菜里还爬出一条大青虫来。”
  
  成为劳动份额会员后,北京市民秦书高有了一块30平方米的土地,每周末过来照料自种的瓜果蔬菜。“按照有机的标准种植不用化肥、农药的蔬菜。”秦书高说,“为了女儿,自己种菜更放心。”
  
  不用农药,有时候也会有消灭不了的敌人。2010年,整块地的蒿子秆发生了严重的斑潜蝇灾害,这种虫子不用剧毒农药无法除去。结果,配送份额会员在当季便没有收到蒿子秆,种蒿子秆的劳动份额会员也颗粒无收。“CSA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种植者和消费者不仅共享收益,也要共担风险。”石嫣说。
  
  为了招募更多会员,背上三张“易拉宝”,带着几兜新鲜蔬菜,石嫣和小伙伴们走进社区宣讲。“你们是来推销的吧?”尽管亮明了博士身份,沟通了半个多小时后,石嫣他们还是被小区物业经理轰了出来。
  
  一年后,通过口口相传,“小毛驴”的会员数量从最初的54户猛增到了300多户。可突然间,“上当了”“骗钱的吧”“萝卜都是烂的”,不断有质疑电话打给石嫣,多的时候一天十几个。
  
  石嫣觉得问题很严重,马上到会员家走访,“大部分是因为老人不理解有机蔬菜的种植过程所产生的误会,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会员迅速增加,管理没跟上造成的。”针对投诉的会员,石嫣专门组织了参观活动,并经常上门沟通,质疑声渐渐少了。
  
  “要善待土地,土地最诚实,你呵护它,它就回报你,你糊弄它,它也糊弄你。”石嫣说,“小毛驴”虽然没有去参加有机认证,但获得了消费者的“认证”,会员年年增长:2011年扩充到700多户,2012年达1000多户。
  
  “我在美国学习的农场经营10年才有33户会员,我写邮件告诉他们,我有1000户,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石嫣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