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京郊受灾果农 市内开起果品专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YNET.com 北青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21票  浏览5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8月02日 14:32
 京郊果品在洪灾中损失1亿斤 经济损失达到2亿元———

  抗 灾动态

  本报讯 京郊果品在洪灾中损失1亿斤,经济损失达到2亿元。昨天,在北三环环球贸易中心,来自平谷、通州等“7·21”重灾区的果品走入写字楼出售。据了解,这是“7·21”灾后,首个由政府搭建的受灾果农果品销售柜台。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产业发展处处长付占芳介绍,“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北京大部分果园遭遇暴雨袭击,不仅直接打落果品和使果树上的水果烂掉,暴雨还造成京郊严重的交通堵塞、中断,果品的销售运输发生困难。

  初步统计,暴雨中果品损失1亿斤,而经济损失将达到2亿元。遭受惨重损失后,北京市果树产业协会联合京郊各个区县的果品合作社,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车辆,利用每一个停雨时机带领果农抢收果品,并腾挪出10个单体面积超过100立方米的冷库储藏果品。

  “田间路被冲毁了,采摘的人都来不了了。”昨天上午,来自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的村支书王忠带着村里果园抢摘下的大桃来到环球贸易中心。他说,西营村有桃园1000亩,目前早熟的300亩桃园中有150万斤待销,不过通过果协帮忙,如今这150万斤大桃都有了着落。

  昨天上午,北京市果树产业协会在环球贸易中心地下商区为京郊灾区果农搭建了第一个柜台,楼内的一家公司当天签下5000元订单,成为第一个买家:“果农手里有什么急着出售的,就卖给我们,什么水果都行,我们就想帮个忙。”

  北京市果树协会表示,今后将陆续携手京城其他商务楼和高档社区,共同开发新的配送平台,解决京郊果农的果品销售问题,同时也满足市民购买优质、安全、新鲜果品的需求。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北京市果树产业协会还联手北京银行北辰路管辖行业协会为14名果农贷款1000万元,用于京郊果农在大雨后恢复生产。据了解,目前银行已经向果农发放贷款370万元。

  另据付占芳处长介绍,不仅北京,包括华北地区及南方的水果产区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影响,水果总产量将有所降低,预测显示,今年下半年水果价格可能要有所上扬。

  现场

  灾后抢收水果

  均可追溯产地

  本报讯(记者 黄建华 实习记者 许涵)在北京环球贸易中心地下一层的百果神农果品超市昨天正式开业。这家超市销售的并不是一般的水果,而是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受灾的果树上抢收下来的幸存水果。

  昨天下午,一进入果品超市,货架上摆放水果的数量和种类似乎并没有记者想象中那样多。果品超市的店长向记者解释道,超市才刚刚开业,但销售量却非常可观,仅上午半天,店内储存的大部分水果便被抢购一空,货架上剩余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店长介绍,这家超市虽然销售的是从暴雨灾害中抢收下来的水果,但对于果品的卫生和质量消费者大可放心,这些水果都是通过严格检验检疫才被摆上货架的。而且在果品超市内,每一颗水果上都会贴有一幅二维码,消费者可以追溯到果品的产地、来源、施肥灌溉情况、运输途径等,甚至连果子摘自哪一棵果树都可以精确地查出来,这种可溯源的方式强有力地保证了市民吃到嘴里的是真正放心的水果。

  安置房建设者

  孙光:哑着嗓子坚守前线

  “让房山的受灾群众早一点住上安置房,就算掉几斤肉我们也认了!”昨天,在大雨中指挥阎村安置房建设的建工集团房山抢险救灾前线总指挥孙光沙哑着对记者说。7月26日来到建设工地,不知道在床上躺平了是啥滋味,不知道饭菜是啥味道,不知道衣裤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多少次的孙光已经几乎说不出话来,但这一点也没影响他对各种繁杂事务的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果断。“我们立的军令状是,5日受灾群众肯定能住进来!”孙光这样告诉记者。

  8个乡镇、20个安置点、2000余间安置房,对于已经打惯了硬仗的孙光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这一切要在1 0天内完成却是这个老“建工”人遇到的硬骨头,而且20个安置点全部都是从实地踩点后连夜出设计方案并马上实施建设,其中位于霞云岭乡堂上村的安置点距指挥部就有100多里山路。“这些都难不倒我们。”孙光一说起工程就立即兴奋起来,“堂上村的10间安置房都是靠肩扛人背提前5天完成的。”费劲的叙述中不难听出这位总指挥的不忍与自豪。

  北京建工集团在房山区安置点建设中有2000多人、160多台机械设备需协调,而这20个现场分布于山区、半山区和城区。问及孙光如何协调如此众多的工地,他笑着说自己并没什么秘诀,就两个字——“果断”。“援建工作时间紧张,工程体量大,所有事情需要组织者能快速处理,当机立断才能干好总指挥。”孙光说。

  “作为现场指挥,每隔一分钟就会有许多事情要你去处理,所以要习惯于忘记已经解决的难题,才能做到援建工作的高效与快速。”孙光笑着说。

  ■文/本报记者 黄建华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高乃社:六天六夜几乎没合眼

  办公桌、椅子就是床,外套、雨衣就是被,6天6夜,在房山区城关街道安置点战斗着的北京城建集团16公司常务副总指挥高乃社几乎没有合过眼。53岁的高乃社在安置房建设中从来就没有考虑年龄和疾病这两个问题。

  昨天,记者在房山区城关街道安置点建设现场看见,大雨中,所有的工人都穿着雨衣、戴着安全帽有条不紊地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现在工期紧张,工人们一天两班倒,可老高每天只上一班,那就是从早晨到第二天早晨,24小时连轴转!”工地上的技术员心疼地告诉记者,工人们都是双岗,可以替换,但老高是唯一的,大小事情需要拍板的都要找他,所以,干起活来,53岁的高乃社比35岁的青壮年还顶劲。

  16公司的人都知道,高乃社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没有来安置点前,每天早晨的5时20分和晚上的10时,他都要吃中药,同时再进行中药热敷,来之前,家人还专门给他准备了中药,但当时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这些中药都原样躺在车里,一是没时间,二是没感觉,来工地,饭都想不起来吃,更何况药。老高和同事们开玩笑:“不吃药、不敷药,这腰椎间盘突出还真不疼了。”但很多人都看见,半夜时,老高扶着桌子、椅子,豆粒大的汗珠啪啪啪地往下掉,他还紧咬着牙关。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硬仗打完后,老高的腰又会严重许多。

  “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受灾群众不能再受罪,我保证,8月5日,他们就能住进安全舒适的安置房!”昨天的采访中,抹了一把雨水、汗水和泪水的高乃社这样坚定地告诉记者。

  ■文/本报记者 黄建华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