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红从800元到1000万的创业故事
香蕉以低于进价1毛钱销售,平均每天能卖掉2000斤,直接损失200块。按照郭秋红的推算,香蕉特价20天后,超市的营业额肯定会有明显的提升。
香蕉接连打了10多天特价,可超市的生意依旧不见好转,所有人都觉的该把香蕉特价叫停,只有郭秋红不顾反对,执意坚持把香蕉特价打下去。
眼看着超市其它水果因为积压开始打蔫,为了不影响顾客的购买欲望,郭秋红让员工每隔一到两个小时就清理一次台面,及时把不新鲜、有磕碰的水果挑出来扔掉,岳父明赞余提出,用这些品质差的水果顶替香蕉做特价。
明燕“硬是要拿着我们的钱让他瞎搞,反正心里面挺怪他的。”
2006年3月1号,香蕉已经打了整整1个月的特价,超市卖掉了近6万斤香蕉。此时,超市的员工也开始不理解郭秋红为什么要坚持做亏本生意,不知道超市还能维持多久,最早来超市工作的员工霍忠良,提出辞职。
员工霍忠良“一点点钱,干活没劲,自己都不想做,懒懒散散。”
为了留住霍忠良,郭秋红作出了近乎疯狂的决定,把超市3%的股份让给霍忠良。
亏损、扔水果、给别人股份,郭秋红到底要做什么?所有人都觉得郭秋红已经被逼疯了。
2006年3月10日,郭秋红在盘点时发现,水果超市没有亏本,历经40天的香蕉特价战,累计亏掉2万元后,水果超市的人流量比以前提高了3成,达到了吸引顾客进店、聚集人气的目的,人们形成了来超市买水果的习惯。
顾客欧阳丹子:“经常到这里买,习惯了,他这里的水果挺新鲜的。”
张葵葵:“一般都是到这里买,这里买的种类多。”
顾客越来越多,郭秋红也说出了他给霍忠良股份的目的。
郭秋红:“越是员工做的久的,那就越好,有很多顾客他希望老员工在。”
郭秋红发现很多顾客并不会挑选水果,经常要找熟悉的员工帮忙,给霍忠良股份的目的就是靠老员工吸引顾客。直到现在,优秀员工都可以参股。
顾客:“会找他们里面的人挑选西瓜、榴莲之类的,挑选的比较好,也比较信得过他们。”
2006年底,水果超市在9个月时间里赚到了30万元。郭秋红乘胜追击,在长沙开设水果连锁超市,2009年6月,郭秋红的第16家水果超市开业了。
香蕉接连打了10多天特价,可超市的生意依旧不见好转,所有人都觉的该把香蕉特价叫停,只有郭秋红不顾反对,执意坚持把香蕉特价打下去。
眼看着超市其它水果因为积压开始打蔫,为了不影响顾客的购买欲望,郭秋红让员工每隔一到两个小时就清理一次台面,及时把不新鲜、有磕碰的水果挑出来扔掉,岳父明赞余提出,用这些品质差的水果顶替香蕉做特价。
明燕“硬是要拿着我们的钱让他瞎搞,反正心里面挺怪他的。”
2006年3月1号,香蕉已经打了整整1个月的特价,超市卖掉了近6万斤香蕉。此时,超市的员工也开始不理解郭秋红为什么要坚持做亏本生意,不知道超市还能维持多久,最早来超市工作的员工霍忠良,提出辞职。
员工霍忠良“一点点钱,干活没劲,自己都不想做,懒懒散散。”
为了留住霍忠良,郭秋红作出了近乎疯狂的决定,把超市3%的股份让给霍忠良。
亏损、扔水果、给别人股份,郭秋红到底要做什么?所有人都觉得郭秋红已经被逼疯了。
2006年3月10日,郭秋红在盘点时发现,水果超市没有亏本,历经40天的香蕉特价战,累计亏掉2万元后,水果超市的人流量比以前提高了3成,达到了吸引顾客进店、聚集人气的目的,人们形成了来超市买水果的习惯。
顾客欧阳丹子:“经常到这里买,习惯了,他这里的水果挺新鲜的。”
张葵葵:“一般都是到这里买,这里买的种类多。”
顾客越来越多,郭秋红也说出了他给霍忠良股份的目的。
郭秋红:“越是员工做的久的,那就越好,有很多顾客他希望老员工在。”
郭秋红发现很多顾客并不会挑选水果,经常要找熟悉的员工帮忙,给霍忠良股份的目的就是靠老员工吸引顾客。直到现在,优秀员工都可以参股。
顾客:“会找他们里面的人挑选西瓜、榴莲之类的,挑选的比较好,也比较信得过他们。”
2006年底,水果超市在9个月时间里赚到了30万元。郭秋红乘胜追击,在长沙开设水果连锁超市,2009年6月,郭秋红的第16家水果超市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