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双重因素夹击 蒲江蜜柚价格大跳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四川农村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230票  浏览8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3月13日 14:32
焦虑的果农 资料图片  
焦虑的果农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吴平
  
  春节前,蒲江蜜柚销售商仲老板销售情况很好,一天一车往北京发货。节后突然价钱大跳水,发货量大幅缩水,一个星期才发一车。“150万斤柚子,卖一斤亏一块钱,已经亏了150万元了。”3月8日,在蒲江县寿安镇一仓储基地里,仲老板愁眉紧锁地告诉记者。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戏剧化的反差?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降价原因双重因素打乱销售节奏
  
  气温反常
  
  据蒲江县农村发展果蔬站站长雷清良介绍,蒲江蜜柚节后滞销的主要原因,是反常的高温气候导致“错峰销售”的策略失败。他说,由于蒲江柚子耐储性好,往年3月一般还能有20%的库存可供销售,并且价格还有上涨空间。“但今年3月上旬气温一直居高不下,容易使柚子腐烂。再加上销售速度慢,剩余量大等原因,经销商只能将蒲江蜜柚以低于收购价一半的价格,也就是1.6元/公斤的价格贱卖。”
  
  闽柚变味
  
  记者在调查后还发现,蒲江蜜柚节后滞销的另一个原因,是受到了福建蜜柚的影响。
  
  蒲江杂柑专合社社长袁静秋告诉记者,去年福建中号大小的蜜柚销售很火,导致福建果农严重惜售,大号、小号的柚子本应在12月卖完,却一直留在手里;但到了去年12月下旬以后水分渐渐流失,口感变差,影响了福建蜜柚在消费者心中的美好印象。
  
  蒲江蜜柚没有自己的品牌,不少果商是打着“福建蜜柚”的招牌在销售,闽柚口味的变化,直接殃及了蒲江蜜柚的销量。
  
  在寿安镇的一处仓储里,记者看到不论是最外层的包装纸箱还是贴在柚子上的环状商标条都印的是福建蜜柚,这也就难怪零售商和消费者不买账了。
  
  连锁反应
  
  暴露当地品牌建设软肋
  
  过于依赖外地品牌,流言导致滞销
  
  “那为什么我们不打自己的商标,告诉消费者这是蒲江蜜柚?”面对记者的问题,仲老板回应:“那就卖不出去了,福建琯溪蜜柚全国多有名的,怎么和人家比?”不注重品牌建设,这位做柚子生意已经十几年的老经销商如今尝到了“傍大牌”的苦果。
  
  这两天记者在成都、蒲江水果摊寻访柚子价格,却“一柚难求”,有的说“早就过季下市了”,有的说“味道变坏了”。记者发现,本地柚子经销商很少向批发零售商介绍基本的产品信息,以至于产生危机时不能为自己的产品辟谣,做出正确的市场引导。
  
  雷清良介绍,虽然蜜柚在2012年成熟采收期,价格每公斤达到3元以上,同比涨幅在50%—100%,但是如果柚子的价值不能在终端市场有所体现,最终是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还会波及果农的利益。
  
  注册商标树品牌,不为他人做嫁衣
  
  近年来,蒲江县开始逐渐重视蒲江农产品品牌打造;不定期地组织大业主、产业园主参加全省、全国的展销会。3月17—18日,该县将举办第四届中国采茶节。
  
  寿安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他们将和北京某业主合作,为本地的柑橘不知火和柚子注册商标,瞄准有机产业的高端市场树立品牌,不再为他人做嫁衣。
  
  记者手记
  
  在信息时代,果农转型为现代农民,经销商也要成长为对市场能灵活做出反应,有品牌营销和危机公关意识的现代经销商。只有整个产业链是安全可靠的,才能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而不必为市场风险买单。
  
  作者:吴平来源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