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杏产业让皮山县农民更有盼头
编者按杏子,是新疆传统的优势水果,主要集中在南疆靠近山区的乡村和干旱缺水的绿洲,品质优良富有极高的保健功能,在全国和世界上都享有盛誉。
如何把新疆尤其是南疆这一富有优势的产品转化为商品?如何把杏产品做大做强,做成产业?如何使其成为百姓可增收的新亮点?近两年自治区在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今年2月9日,自治区召开发展“短、平、快”项目推进会,将南疆三地州杏热风烘干房制干项目列入重点推进项目予以支持。这种顶层设计和强力推动,对新疆杏产业来说意义重大。杏热风烘干房制干项目不仅解决了杏制干的传统难题,成为新疆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而且使南疆三地州农民的收入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和田地区皮山县通过发展杏产业,农民增收,产业壮大,在全疆来说显得十分突出和典型,本报记者日前在皮山县进行了深入探访。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推进杏产业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晨报讯
:7月18日,下着大雨。和田地区皮山县桑株乡木尕拉村,79岁的乌甫尔·买买提热依木头顶塑料袋,正在自家的杏热风烘干房前忙着烘杏干,他的儿子和儿媳则在杏园里忙着采摘和运输。
“要是往年,这种天气,我们不是在家里打牌就是睡觉。今年不一样了,村民都关心谁家烘出的杏干多,谁家的杏子个头大。”乌甫尔说,不管刮风下雨,一家人都不肯闲着,“以前杏子挂满枝头不稀罕,现在棵棵杏树都是宝贝,我盼着8亩杏园的杏子卖个好价钱呢!”
过去杏子熟了农民发愁
据了解,在皮山县,像乌甫尔这样的村民很多,他们都是“杏干热风烘干房制干初加工”项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疆各地州大力发展林果业,考虑到杏树易成活、技术简单、管理容易的特点,杏子被纳入重点发展对象。尤其是地处新疆最南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皮山县,属于暖温带极干旱气候区。由于当地人多地少、沙多水少,杏树就成了山区乡镇种植最多的林果业之一。
据皮山县县委书记沈毅介绍,皮山县杏树种植面积13万亩。近年来,随着杏树不断增加,农民迫切盼望收入提高,“全县一半以上的乡镇分布在山区,那里海拔较高、交通不便,迫于技术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农民生产的杏干质量差、价格低,杏产业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2013年,皮山县在4个村试点117座杏热风烘干房,每座烘干房每炉生产的杏干,除去成本农民的纯收入达5600元以上。
桑株乡党委书记秦云说,和田16个乡镇都种植杏树,不过,往年农民收入不高,村民们见惯了杏子熟透的情景,掉在地上也没人多看一眼,“家家户户都有杏树,吃不完,要么去巴扎上卖,要么把杏子铺在房顶或戈壁滩上晒杏干”。
在地上晒杏干的方式古老而传统,并没有给农民创收,逢风沙或下雨天,杏干不是变质就是霉烂发黑,“不管鲜杏还是杏干,因为卖不了几个钱,村民们都提不起兴趣。”秦云说,每年7月杏子的盛产期,农民脸上没有丰收的喜悦,而是愁眉不展,“对于偏远山区的杏子,每公斤售价两三毛钱也无人问津。”
这一点,土生土长的阔什塔格乡种植大户胡达尔·拜迪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家里种植的40亩杏子,去年才卖了5万元,“去掉人工和肥料,还不如去外面打零工。要是拉到喀什或乌鲁木齐,路上损耗和车费也不少”。
“变杏为宝”农民笑开颜
记者了解到,往年,各乡镇的农民们对杏子“又爱又恨”。
今年,这种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农民精心打理杏树、小心采摘、加班加点在杏园里乐呵忙碌的景象。
“以前,我把杏园每年5000元承包给别人,今年说啥也不了,树上的杏子像珍珠一样,家家户户论颗卖。”乌甫尔笑着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就算鲜杏卖不出也不愁了,烘干房3天出一炉杏干,一炉杏干价值5600元。”
乌甫尔说着,展示自己的杏热风烘干房。12个架子、每个架子上22个盘子、每个盘中110个杏子,整齐地“躺”在自动散热的烘干房里,受过培训的农民,都能熟练操控机器,等待着一批批杏干出炉。
72小时之后,香甜的杏干就出炉了,4公斤鲜杏可以烘制1公斤杏干。皮山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鲁彬说,自治区“短平快”项目关于扶持热风烘干房制干项目启动后,皮山今年又建了400座杏热风烘干房。有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往年鲜杏的收购价每公斤0.3至0.5元,今年由于烘干房的需求量大,鲜杏收购价为2至3元,每座烘房日加工3吨鲜杏。
“烘制的杏干价格在每公斤30至40元左右。”鲁彬说,目前,山区的杏树大多集中在阔什塔格乡、桑株乡、克里阳乡、巴什兰干乡、皮西那乡,以黑叶杏、克孜朗、明星杏、毛杏为主,今年烘干房预计产3500吨杏干。
与传统晾晒相比,杏热风烘干房涉及杏子从采摘、挑选、摆放到管理多个层面,步步追求精细,操作严格控制湿度和温度,真正实现了农业工厂化运作,保障了农民增产丰收。
“等杏子罢园了,我们还能烘制红枣和核桃,真是投资少见效快。”乌甫尔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在,我每天都帮儿子烘杏干,树上的杏子看不够,等市场打开了,明年我一定要让儿子多投资几座杏热风烘干房,去邻村承包杏园或收购杏子。”
望着本来不值钱的杏子,烘制成杏干以后价格“飙升”,农民们喜笑颜开,皮山靠杏子收入的历史记录首次被刷新。(晨报记者白素君)
近日,果农买买提·阿布都拉吾斯曼准备将鲜杏送进烘干房。买买提家住皮山县阔什塔格乡,种植20亩杏园。今年,他家集资修建了两个杏热风烘干房。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