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枸杞扦插出田间"循环经济"
今春销售苗木近2000万株,茨农现金收益逾5000万元
一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能够带来多大收益?对于熟练掌握了枸杞扦插育苗的中宁茨农而言,今年春季的答案是5000万元。
“你别小看我剪下的枝枝杆杆,这都卖的是好价钱!”4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中宁县舟塔乡铁渠村时,正在茨园里修剪枸杞的村支书严维国告诉记者,将剪下来的废弃枝条精心侍弄后育成枸杞苗木,原本只能付之一炬的“废品”就会身价倍增,今年每株均价超过了1.6元。“现在不是提倡循环经济么,我们这也是废物利用嘛!”他说。
随着枸杞种植在宁夏全境乃至周边省区的扩张,苗木需求量逐年增加。中宁县依托其“先天”具备的优秀种质资源,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发出将枸杞枝条加工成“种条”后进行扦插育苗的珍贵技术,并无偿地传授给全县茨农,从而培育出枸杞产业链上又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环节。
育苗总量持续攀升,规模经济的优势迅速凸显。作为全国最大的枸杞苗木供应地,中宁县去年建成逾3000亩的繁育基地,今春累计出圃2000万株、外销1500万株,与售价同时达到历史新高的是,为茨农带来现金收入3200万元。该县舟塔乡铁渠村农民贺磊介绍,她家去年育苗5亩,当年挂果就将成本全部收回,今年开春以来苗木又卖了6.7万元。
“这是我今年贩的最后一批,平均每株开价接近2元,就是没有货源。”4月3日下午,该县新堡镇刘庙村农民康保金将4万株苗木装车发往青海。不到一个月,这位经纪人销出枸杞苗木480万株,赚了近30万元。市场需求的增加掀起了育苗热,春季修剪下来的强壮枝、徒长枝加工成16厘米以上的枸杞种条价格也翻了一倍,每根可卖6分钱,按总用量3亿根来测算,中宁茨农又可增收1800万余元。(记者 黄永锐)
一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能够带来多大收益?对于熟练掌握了枸杞扦插育苗的中宁茨农而言,今年春季的答案是5000万元。
“你别小看我剪下的枝枝杆杆,这都卖的是好价钱!”4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中宁县舟塔乡铁渠村时,正在茨园里修剪枸杞的村支书严维国告诉记者,将剪下来的废弃枝条精心侍弄后育成枸杞苗木,原本只能付之一炬的“废品”就会身价倍增,今年每株均价超过了1.6元。“现在不是提倡循环经济么,我们这也是废物利用嘛!”他说。
随着枸杞种植在宁夏全境乃至周边省区的扩张,苗木需求量逐年增加。中宁县依托其“先天”具备的优秀种质资源,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发出将枸杞枝条加工成“种条”后进行扦插育苗的珍贵技术,并无偿地传授给全县茨农,从而培育出枸杞产业链上又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环节。
育苗总量持续攀升,规模经济的优势迅速凸显。作为全国最大的枸杞苗木供应地,中宁县去年建成逾3000亩的繁育基地,今春累计出圃2000万株、外销1500万株,与售价同时达到历史新高的是,为茨农带来现金收入3200万元。该县舟塔乡铁渠村农民贺磊介绍,她家去年育苗5亩,当年挂果就将成本全部收回,今年开春以来苗木又卖了6.7万元。
“这是我今年贩的最后一批,平均每株开价接近2元,就是没有货源。”4月3日下午,该县新堡镇刘庙村农民康保金将4万株苗木装车发往青海。不到一个月,这位经纪人销出枸杞苗木480万株,赚了近30万元。市场需求的增加掀起了育苗热,春季修剪下来的强壮枝、徒长枝加工成16厘米以上的枸杞种条价格也翻了一倍,每根可卖6分钱,按总用量3亿根来测算,中宁茨农又可增收1800万余元。(记者 黄永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