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订单农业之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金融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05票  浏览8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1月30日 11:41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订单农业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得到普遍推广,由于实现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订单农业不断发展,并创新出丰富多样的发展形式。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起来的订单农业,对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因而被写进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在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订单农业的兴起不过几年,面临的问题更多;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对订单农业的需求更为迫切。近日,本刊记者走进陕西省宝鸡市的两个农业县眉县和凤翔县,通过采访了解当地订单农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履约难题
  
  合同是“活”的
  
  齐峰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齐峰从十几年前开始做猕猴桃生意,从最初的市场营销开始,后来涉足猕猴桃的加工、存储,现在越来越觉得和果农打交道,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情。他头疼的是,怎样才能把果农,甚至哪怕是自己合作社的社员与自己“捆”在一起。他经常面临的情况是,每年的四五月份和果农签了订单交了定金,到10月收购季,当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的时候,果农把订单合同丢到一边,猕猴桃被早早地卖给了其他收购商,齐峰无奈只好和果农重新坐下来商谈价格;齐峰在合同中规定好了有机猕猴桃的种植标准,一些果农觉得成本高,种出来的猕猴桃不符合标准。齐峰把这种合作状态形容为:“价格涨了赖着你,价格跌了缠着你。”
  
  在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的陕西眉县,这样的纠纷常常上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的观察,目前订单中的履约纠纷已成影响订单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他们的估计,宝鸡市订单合同履约率大约为70%,而在记者走访的另一家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其负责人估计他们的订单合同履约率仅30%~40%。
  
  这意味着,虽然手握订单,但是企业仍然要为它的原料供应环节担忧,由于无法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联盟”,订单农业的发展基础并不稳固。
  
  缺乏完善的价格发现和保护机制
  
  “订单违约问题,实际是源于缺乏一个很好的价格发现和保护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行长徐栋认为,农业生产过程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决定了农产品价格波动性比较大,较长的生产周期决定了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是滞后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金融服务的多重创新,包括如何利用担保、保险的农业灾后损失的补偿机制,如何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等,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尝试做一些工作,比如在陕西的一些地方,在生产地就能决定某一种产品的价格,规避了很多价格引起的纠纷和损失”。
  
  企业家齐峰也正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他告诉记者,今年的销售中,他把70%的销售利润让给了果农,他的想法是:通过利润分成,先把企业利润降下来,让果农多挣钱:果农多挣钱了才能舍得投资,才能种出好果子;依赖好的产品品质,企业的品牌才能打得响;市场销售上去了,企业利润也就上来了。另一方面,齐峰也盘算着,市场做大了,企业影响力大了,果农才更“听话”。“做果农的思想工作是最复杂最难的”,齐峰一再向记者感慨。
  
  这是一个商人的精明想法。但令人不解的是,一直以来,作为一种来源于农民、更贴近农民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合作社却并不能获得农民的认同和支持,问题出在哪里?……(全文请阅读《中国金融》印刷版2012年第22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