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农民吃下“定心丸” 林茂果香满山川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承德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2票  浏览5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7月15日 12:27

  ——关于我市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的调查与思考(下篇)

  “种植经济林虽然收益高,但是在果树进入结果期之前收益不明显,也不知将来收益如何,心里总感觉‘没谱’。”今年以来,我市将林果产业作为富民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经济林,不但有举措、政策,各县区还根据实际出台奖励办法,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使林业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不菲成绩。
  
  众所周知,经济林在种植初期,投入大,收益慢,又不知未来产品销售情况如何,种植户害怕亏损,心里自然感觉“没谱”。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得依靠各级政府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在资金、种植、水电、技术、销售等方面给种植户打好“包票”,让种植户切实看到种植经济林的好处,从而转变思想观念,积极种植经济林。
  
  此外,推广林菌间作、林药间作等栽培模式也是发展林果产业,让农民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获得收益的一个有效途径。林菌间作、林药间作模式不占用额外的空间,相对于单纯种植经济林而言,林菌间作、林药间作在林木、果园见效以前,种植户每年可收一茬食用菌和中药材,树木成龄后,除林果收入外,又增加了食用菌和喜阴药材的收入,这样就彻底解除了“种林栽果”见效慢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让种植户的收益更加丰厚。
  
  怎样让农民“有钱”种植经济林?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出台资金打捆、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让农民有钱、有动力种植经济林。资金打捆、贷款贴息政策能够让农民打破资金瓶颈,轻松获得启动资金,购买苗木、地膜等材料,而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则能够增强农民种植经济林的动力,促进经济林的快速发展。
  
  例如,宽城为调动广大林果农参与经济林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制定出台了《奖励办法(暂行)》,政府拿出1000万元用于鼓励家庭果场和果园建设。家庭果场100亩以上符合奖励条件的每亩给予300元奖励。5亩以上的家庭果园符合奖励条件的每亩给予200元奖励。苗木由政府出资购进,100亩以上无偿水利配套,5亩以上的优先水利配套。
  
  平泉也整合资金400万元为农户无偿购买优质苗木和地膜等材料,无偿供应基地间作的药材种子或其他矮杆农作物种子。农家地里建果园,部门配套送项目,财政扶持给补贴,企业出资民出劳,无偿服务到家门的模式让该县农民称赞不已:“我们老百姓分文不花,就有了自己的果园。”
  
  怎样让农民“有信心”种植经济林?农民的信心来源于果树是否能够顺利种植,产品能够顺利销售,有了利润的保障,农民自然有了信心。这就需要各部门不断加大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支持力度,建立资源综合利用与农民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最终让林果经济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
  
  被誉为“滦平县林果第一乡”的滦平县西沟满族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该乡以梨园为主的林果面积已经达到8000多亩,加上今年正在谋划建设的2000亩果园,形成了“万亩梨园”,该乡的农民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市委书记郑雪碧对滦平县西沟满族乡发展经济林建设“万亩梨园”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该乡在耐心帮助农民转变观念种植经济林的同时,为村民细算栽梨树的收益,到林果大县实地学习经验,请专家讲解种植技术,帮助农民打消了顾虑。为了确保产品的销售,该乡修建了水利、公路,注册了“滦熙”商标,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产品统一包装销售,做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格、统一价格销售,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成功打入了北京天津市场
  
  “我家里有6亩山地,全都栽上梨树了。其中有4亩栽得早,已经结果了,仅去年每亩卖果挣6000多元。”果农闫永库一语道出了梨园的经济收益。
  
  有了这样的技术和收益保障,农民自然能够放心种植经济林。相信随着我市发展经济林各项措施的不断完善,相信“万亩梨园”的盛景将会在全市各地展现,林果产业将真正成为农民脱贫实现小康的支柱产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