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四川蓬溪县仙桃村的产业嬗变之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四川新闻网遂宁频道综合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2票  浏览9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8月06日 15:35

  仙桃村的产业嬗变之路
  
  蓬溪县任隆镇八角村以仙桃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蓬溪县任隆镇八角村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全市最大的仙桃种植基地,每年仙桃销售收入达6000余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8900元逐渐增长到现今的12000余元,蓬溪仙桃产业已成为八角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引擎”。
  
  今年6月以来,蓬溪县任隆镇八角村密密麻麻的桃树枝上挂满了香甜可口的桃子,八方游客手提果篮采摘新鲜果子,时而拍照留念;摘桃的农户和采购鲜桃的商户们也忙得不亦乐乎,搬运、过秤、装车,卖完仙桃的果农来不及拭去额上的汗水,就喜滋滋地数着手中的钞票……让这座宁静的小山村沉浸在一片蜜桃般的喜悦中。
  
  村两委找准调结构新路子
  
  让全村人有了“摇钱树

  
  7月28日上午,八角村4组刘建华驾着装满仙桃的三轮车,驶进公路旁贩运商设置的收购点,2元1斤的收购价,抬筐、过秤、付钱,不足5分钟,1000元的现款就拿到手了。一脸兴奋的刘建华说,每年6月和7月这段时间,桃子能轻松稳卖6000-8000元。
  
  “几年前住的是瓦房,而今住进小洋房,仅仙桃种植年收入就达5万元,要不是当年大胆种果树,好日子哪能来得这么快哟!”李春林当初果断放弃在外打工,选择回乡种植了10亩蓬溪仙桃,使其成为每年稳赚的“摇钱树”。
  
  村支书刘旭东说,以前全村耕地产出效益低,村民靠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难以致富,不少人选择外出打工,村子陷入“越穷人越往外走,走得越多村里就越穷”的尴尬境地。穷则思变,1983年开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村两委带领村民走上变革之路——稳粮增收调结构,发展黄桃产业。2009年,村两委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根据山丘地带的土壤、气候条件,结合种植黄桃经验,改良品种,引进脆甜可口、价高畅销的皮球桃,一步步探索改良为现今的“蓬溪仙桃”。
  
  走绿色品牌发展之路
  
  让仙桃成为致富产业

  
  “我们村里的桃子根本不用打广告,一到采摘季,收购商排着长队就来了,有多少收多少,简直供不应求。”刘旭东告诉记者,当别人还忙着为产品打开知名度、找销路时,八角村的桃子早已赢得口碑,销路自然不愁。
  
  八角村为了进一步发展仙桃产业,该村积极完善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和党支部,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为果农提供技术培训和联系销售等服务,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格局。同时,成功注册“桃仙溪蓬”商标,获得“中华名果”“中国优质桃之乡”、有机产品转换认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荣誉和证书,产品畅销省内,远销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省。
  
  “试种仙桃几年工夫,收入比原来高出数倍,大家都动了‘心’,热情劲儿一下子就来了。”刘旭东笑着说,如今,全村蓬溪仙桃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挂果面积达3000余亩,并成为全市最大的仙桃种植基地,年总产量达到3000余吨,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年收入7万元以上的有10余户,4万—6万元的有60余户,家家户户基本达到2万—3万元,与早期形成鲜明对比。
  
  开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路
  
  催生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随着这几年八角村蓬溪仙桃产业的发展,村民不再为如何卖桃发愁,而是围绕绿色生态发展为主题,走上了乡村旅游产业之路,拓展了农业发展新空间,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双赢效果。
  
  每年3月,八角村醉人的桃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形成了一条集赏花、娱乐、购物、餐饮一条龙的产业链,实现了林果种植与休闲观光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周围百姓得了实惠,捧起了“土饭碗”,吃起了“旅游饭”,农家乐也异军突起,个别农户就地销售蜂蜜、小吃等土特产,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更是给独特的“桃花美景”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
  
  据介绍,八角村“仙桃品牌”拉动了“桃花经济”,“桃花经济”催热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漫山遍野的仙桃发挥出促进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的双重效应。
  
  如今,全村85%农户新建了楼房,35%的农户购置了小轿车,家家户户有了摩托车、电瓶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靠着“蓬溪仙桃”的特色,全村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村民们走上了一条富裕之路。(遂宁日报记者杨雪雯)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