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林果大县的两次“牵手”——秦安县林果产业链的探索之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甘肃日报 作者:伏润之 赵建卿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1票  浏览11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9月29日 15:29
  多年的发展,使秦安瓜果跻身全国名优果品之列,这里既是全省首批无公害果品基地,也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
  
  秦安,因林果质优出名。
  
  多年的发展,使秦安瓜果跻身全国名优果品之列,这里既是全省首批无公害果品基地,也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尤其是“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苹果”先后荣获“中华名果”称号,并且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秦安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县。
  
  秦安,因林果繁盛养民。
  
  截至2009年底,全县种植林果总面积达7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栽植果椒的农户达7.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70%。经济林果人均收入1182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4.1%。
  
  所以,林果业对于秦安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是,林果大县开始思索,如何才能让漫山遍野的瓜果产生最大的价值?于是,他们不失时机地选择了两次“牵手”。
  
  “种植专家”砍树
  
  李种林,今年48岁,秦安县西川镇李家堡村村民。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从改革开放起,他开始务果树,将近30年的种龄,堪称果品种植“土专家”。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专家级”的人物,也遇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事业绝境”。1997年9月,“苹果上市时,一斤卖1.60元。我当时觉得价格还可以,等到10月份,苹果大面积上市时,价格一下子跌了将近一半。”李种林说道。
  
  这一年,由于各地苹果纷纷上市,缺乏品质保障的普通苹果价格就像坐着电梯一样快速下滑。在市场极度饱和的情况下,在秦安,一斤苹果的收购价不足0.70元。
  
  年底,李种林有放弃种植的念头了,他一咬牙,砍掉了一批果树。当时他想,如果来年情况没有好转,他打算彻底清理掉这批林子。当年,李家堡村70%以上的果农砍掉了自家的果树。“现在想起来都心疼,果树长大不容易,但价格波动太大了?风险太大,不敢种了!”虽说那道坎李种林以及更多的果农硬闯过去了,但回忆起那一幕幕销售难的场景,他们依旧揪心。“以前,苹果成熟后,就是存放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存放时间短,苹果极易糖化。第一批兴许能卖个好价钱,后面的因品质开始衰退,基本卖不上价钱了。”李种林说道。
  
  牵住市场的“手”,市场就是唯一的主导
  
  果农的收益无法稳定,这让以果品为发展方向的秦安开始寻求突破。
  
  在和市场无数次打过交道后,秦安人终于发现,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远远不是种植果品、然后出售那样简单。于是,秦安开始在果品品质上下工夫。逐渐淘汰“老三红”——老红星、老红冠、老元帅。取而代之的是“首红”、“新红星”等品种,几年间,先后引进推广桃新品种70个,苹果新品种26个。
  
  一位来自西安的果品经纪人告诉记者:“秦安苹果在当地有着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陕西苹果无论色度、甜度都赶不上秦安的,当地苹果一斤一元钱都销售缓慢时,秦安苹果一斤能卖到3元以上。”
  
  同时,面对复杂的果品销售市场环境,秦安不断建立健全市场化服务体系。在2007年成立了秦安县果品经纪人行业协会,并向下延伸组建了兴国、西川、刘坪、莲花等26个乡村专业果农协会。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手段,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对内,在全县建立了一批经政府认定的果品收购网点和经营队伍,规范果品营销渠道;对外,实行分类、分级,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终端直销的办法,树立“秦安果品佳天下”的良好品牌形象。同时,建立了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省内外农业网站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秦安县果品经纪人行业协会成立以来,全县从事果椒营销的经纪人有2500多人,开辟秦安资讯等农业信息网站10多个,年网上交易果品7000多万公斤,成交总额1亿元以上。
  
  9月15日早晨,记者在李家堡村水果批发市场看到,一批批水果经纪人带着卡车,鱼贯进入。大批的苹果被搬运上车发往全国各地。
  
  果农高兴地说:“以前咱们这山沟里半天看不见一辆车,现在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拉苹果的大卡车。”
  
  牵住产业链的“手”,产业链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在完成对果品品质的一次次“升级”后,秦安的果农们发现,虽然解决了“供端品质”难题,但是市场价格波动的“警报”依旧没能彻底解除。“我们的苹果、桃子已经得到了市场的检验。但是,倘若全国水果市场价格出现大的波动,尽管我们手里握着优质水果,但也难逃被波及的‘厄运’。”县林业局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怎样才能在供端市场就最大限度调节价格杠杆?这又是一个难题。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产品之间的竞争,不单是某个环节的竞争,更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
  
  要想让果品增值,必须要有最经济、最准确、最快速的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这就是产业链。这一次,秦安毫不犹豫地“牵住”了产业链的“手”。
  
  秦安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考察论证,于2006年6月决定建设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何川工业园区。该园区总规划面积1100亩,目前已入驻企业7家,总占地341.65亩,果品总贮藏量达4.1万吨,年吞吐果品11.65万吨,全面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9.32亿元,实现利税8720万元。形成了集产、贮、销、加工为一体的林果产业体系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林果产业化发展格局。
  
  以前,秦安果品的收购是和季节挂钩。当市场疲软时,终端市场不敢“下手”收购,果农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品跌价、滞销。现在,有了工业化的储藏气调库,终端市场可以放心收购果品,然后存放在建成的气调库内存储,待价格反弹时,再去出售,这无疑为果品销售上了一道“双保险”。
  
  在工业园区内,记者走访了天水铭秀果品公司。这家公司占地25亩,主要从事果品保鲜冷藏。负责人牛臣一告诉记者:“以往客商都是上午收果,下午返回。等桃子进入市场,价格很有可能已经出现波动。现在,桃子在气调库里可以保鲜20天,也就是说,客商收了桃子,有20天的缓冲期来观察市场行情,极大地降低了果品出售环节的风险。”
  
  一位销售商的感受很有说服力:“今年8月10日,我收购了20吨北京7号桃子。当天价格很不理想,我把桃子存放到气调库里保鲜。3天后,我观察到价格出现反弹,火速将20吨桃子发往广州,赚了。”
  
  在李种林家里,记者见到了来自西宁的水果经纪人刘自知,她正在李种林家里收购苹果。记者了解到,一斤的收购价格3.2元。但是,刘自知说:“现在我把这批苹果运到市场上,每斤能亏损1.5元钱。”“亏本收购?”记者问。“当然不是。”刘自知笑着说道:“秦安的苹果不是这时候卖的,它的色度好,品质高,保存期长。现在高价收购,存放到气调库里保鲜,来年四五月份再出售,自然不会亏。”
  
  李种林乐呵呵地说:“整个果品出售的链条建立起来后,最头疼的销售难不再时时困扰我们了,好果子卖给果品经纪人,残次果可以卖给果汁厂,今年收入能上3万多元哩。”
  
  不但是李种林受益了,整个李家堡村今年出产苹果500万公斤,每户收入约2.5万元以上。“等到更多的气调库、冷库及包装箱厂和果汁厂大规模建立投产以后,我们出售果品就真像一条流水线了。”李种林乐观地说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