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云霄“黄金果”欲打开厦门销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海西晨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00票  浏览17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5月03日 15:37
  漳州不仅海岸线绵长,辖区内也有不少山地。这不仅给漳州带来了丰富的森林资源,还带来了大自然的馈赠云霄枇杷、平和大芹山的茶叶,这些土特产既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也富裕了一方乡民。
  
  漫山遍野的枇杷林层层叠叠,枝头上的枇杷金黄闪闪。4月中旬,当记者来到云霄县云陵镇下城村,一大片枇杷映入眼帘,果农站在枇杷林中笑着,仿佛在诉说丰收的喜悦。
  
  在云霄,枇杷素有漳州“开春第一果”的美誉,由于它颜色金黄,又被称为“黄金果”。别小看这“黄金果”,它给当地人带来了大收入。
  
  据悉,今年云霄全县共种植枇杷12万亩,产值预计将超过10亿元,枇杷、枇杷酒、枇杷膏等产品畅销厦门、汕头、深圳等国内各城市。
  
  云霄县云陵镇下城村就是一个典型。在下城村,“黄金果”给村民们带来了真金白银,全村210户900多人口,共种植3800亩枇杷,年产量达570万斤,年销售收入达3400多万元,人均纯利润保守估计在2万元左右。很多村民手中有了余钱,就到漳州市区或云霄县城买房,保守估计有20%左右的村民在云霄县城买了房。
  
  那么,这个小小的村庄是如何从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一个比较富裕的新农村?记者特地走进这个小山村,探寻其中的奥秘。
  
  成立公司帮村民种枇杷
  
  在2000年以前,下城村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我们山上有5300多亩土地,全村却只有900多人口,真是地广人稀。”下城村党支部书记朱胜利介绍,那时候村民虽然也零星种了一些枇杷,但是不成规模,也就没有产生较大的效益。
  
  后来,村里逐步开始引导村民种植枇杷。“1999年,村里搞了一个规划,开始成规模种植枇杷。当时先开路,后来开山,统一规划,统一选种。”朱胜利说,到了2000年,村里以集体的名义成立了云霄县臣果经贸有限公司,解决了以往村民们种枇杷却销售不出去的问题。
  
  此后,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村里还成立了科技服务指导小组,专门为村民提供生产技术支持,帮村民解决如何科学施肥、嫁接等技术难题。于是,村里种植枇杷的氛围慢慢浓厚起来。
  
  信誉好品质佳不愁销路
  
  在下城村,每到枇杷收获季节,村里道路两旁就摆满了村民们采摘下来的枇杷,但奇怪的是,枇杷旁边竟然一个人也没有。更奇怪的是,收购枇杷的车辆进来后,就直接把枇杷装上车,然后开走了。
  
  “都是这样的。村民都在山上干活,只是在枇杷上写了纸条,说明一下这堆枇杷的主人是谁,从来也没有发生过枇杷丢失的情况!”下城村委会主任张生德介绍,很多外地人听说他们是这样做生意,一开始都不信。但事实如此,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信誉。
  
  “下城村枇杷质量一直以来都不错,也是长期受到收购商青睐的主要原因。”云陵镇驻村干部张建智的一席话道出了下城村枇杷卖得好的秘诀。
  
  将拓宽在厦门销售渠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拓宽枇杷的销售渠道,云霄县特别注重“走出去”推介枇杷,以期能更好地助果农增收。
  
  “目前,我们的枇杷主要销往广东,也有一部分销往厦门,但是份额不多。”朱胜利说,虽然目前的量还不多,但是云霄县从上到下都意识到要进一步挖掘厦门等高端市场的销售,拓宽在厦门的销售渠道。“哪个地方价钱好,我们就往哪个地方去。”一位村干部说。
  
  记者了解到,云霄县领导、下城村两委都曾到厦门推介过枇杷。“从去年开始,我们还有一部分果农到厦门中埔批发市场卖枇杷,效益不错。”张生德介绍,下一步他们将争取让云霄枇杷进入厦门更多的水果市场,让厦门市民都能吃到云霄枇杷。
  
  本版文/图晨报记者陈天笑庄乌沉通讯员王一雄石雅斌S3503071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