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糖桔产业“甜”了西林
近年来,西林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对全县产业进行调整,发展以沙糖桔等水果种植为主的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几年来,该县财政共投入近3000万元扶持沙糖桔产业发展,成为群众稳定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民增收。
加强领导,出台优惠政策。该县县委、县政府把水果生产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做到动员到位、组织到位、服务到位,通过补助粮食、补助苗木和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低产果园改造和贷款贴息等措施,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种果的积极性。
加强宣传,做好技术培训。该县通过科技宣传墙(板)报、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结合基层农技推广和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广泛开展“优果工程”宣传工作。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农户到水果种植先进县区考察学习,学习外地种植和管理先进经验,加强实用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含量,全面提高果农整体素质和种果技术水平;邀请华中农大、华南农大和自治区水果总站等区内外专家到西林县指导水果产业发展。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水果品质。该县坚持按照高海拔无公害标准化水果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做好果园开发建设,加强沙糖桔标准园建设、低产林改造、品种改良和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等措施,全面提高水果生产水平。2010年12月,由市质监局和市农业局权威专家的共同评审、鉴定,《无公害食品—沙糖桔栽培技术规程》升格为西林县的地方标准,为该县的名优水果生产及水果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创新模式,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该县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成功引进广西桂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普合苗族乡新寨屯投资兴建600亩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水果示范园。2011年,引进外地商人和资金在新丰村连片开发种植800亩沙糖桔示范片,通过企业的示范引领和种植大户的典型示范,该县的沙糖桔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农民合作社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该县于2011年成立了普合桂桔水果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销售、技术服务体系,组织引导农民实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提高水果商品质量,设计印制了“西林”水果商标,形成了品牌竞争优势。在网上建立特色农产品网页,向全国各地发布水果销售信息,及时联系客商,组织统一销售,畅通了销售渠道。为给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技术培训服务,该县古障镇者夯果业协会依托合作社、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方式,聘请县乡农业技术员经常为果农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统一了施肥、喷药、修剪、包装等技术标准,使西林沙糖桔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广大果农走上了发展无公害果品产业之路,建成了5万亩绿色沙糖桔示范基地。种植户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效益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科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
做大做强做优沙糖桔扶贫产业。西林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沙糖桔种植示范工程项目申报获得自治区、市认可并计划分3年实施,即从2012年至2014年,在全县的8个乡镇新种14000亩沙糖桔,建设2000亩水肥一体化滴灌示范园一处,项目总投资1690万元,该项目预计到2015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400万元,2016年增加收入5400万元,到2018年总收入可达1.2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对全县水果产业发展将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推动全县水果产业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目前,该县种植以沙糖桔为主的优质水果面积12.7万亩,2012年投产面积达6.85万亩,产量达10.275万吨,产值达3.08亿元以上,沙糖桔产业已成为西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西林水果产业,打造品牌优势,提高西林沙糖桔的知名度,该县顺应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着力打造高海拔无公害沙糖桔品牌,2009年至2010年实施《高海拔地区无公害沙糖桔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科技项目,并通过专家成果鉴定,获荣2010年百色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西林沙糖桔荣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广西农业厅颁发“无公害农产品(沙糖桔等)产地认定证书”;2011年11月,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沙糖桔之乡”,2011年至2012年成功举办两届沙糖桔产业文化展示交易会;2012年10月,西林沙糖桔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梁德 韦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