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市:今年不办节 干部帮咱“卖”枇杷
“飞凤镇搞得好怪啊,办了好多年的枇杷节为何今年没有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呢?”“你注意到没,电视台和公路广告牌上早就有到飞凤品枇杷的广告呢!”
5月8日,记者在四川省阆中市飞凤镇桥亭村看到:满园的枇杷已经黄灿灿地挂上枝头,村民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采摘果子,来自陕西、汉中、巴中、广元等地的8家客商按照划分的地段驻扎在这里开秤收购了。一车车满载着飞凤口味的枇杷走向省内外,村民们高兴地数着一张张钞票乐开了怀。“我们的枇杷有这样好的市场和收成,多亏了咱们的镇村干部!”果农王帅说。
飞凤镇是阆中市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据该镇党委书记涂汉波介绍:该村枇杷种植面积1400多亩,产量达到800多吨,全镇总产量达到100多吨,村上成立了枇杷专业合作社,86户种植大户加入了协会,2012年该镇采取土地流转、大户经营等方式鼓励农民种植枇杷扩大规模,在桥亭村、三家塘村和居委会新栽枇杷1200亩。
为了给飞凤镇的枇杷销售增添人气,拓展市场,聚集商家,飞凤镇从2005年开始采取“政府搭台、专合主导、会员唱戏”的原则办起了别具特色的枇杷节,虽然也聚集了一些人气,热热闹闹几个小时,但老百姓没有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该镇村干部又花费很多心思。请客送枇杷,给政府留下一屁股的债务,根据这样的现状和中央相关规定,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决定今后不再搞这样劳民伤财的节庆活动,而是把镇村干部的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跑销售市场和服务收购等环节上。3月初,镇村干部和协会负责人就对本地产量进行初步估算,并提前跑市场,主动与商贩联系;其次是在高速路、省道线路上打形象广告促销,吸引更多的客商到飞凤收果、市民到村里采果;在果子成熟前又再次召开农超对接会、果商推介会,并与之签订销售合同,使之确保飞凤镇的枇杷还没有下树就能实现包销,为农民吃上了“定心丸”。“我们种植的枇杷无论大小,都能够换成钱,这确实不容易,政府领导为我们操了很多心!”村民张小虎说。
桥亭村农民杜光汉种植的枇杷有100多株,从4月30日开始,已经采摘了四批次,从以前的8元一公斤,到现在的每公斤6元。听说他家的大五星枇杷口感好,许多市民开着汽车来品尝购买。“你们吃够了就慢慢去摘哈,价钱6元钱1公斤随便选!”杜光汉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市民李女士一家人一边品尝,一边现场采摘。“甜,真的很甜,我们觉得吃到这么新鲜的果子确实很舒服!”
在现场收购的广元客商林俊告诉记者说,他已经在这里驻扎1周多时间了,飞凤镇的枇杷果型好,口感好,比很多外地的枇杷都受欢迎。“镇政府多年与我们保持紧密联系,不管搞不搞活动,我们都要来收果子!”林俊说道。
为了保证收购商和果农的利益和飞凤枇杷的品牌质量,飞凤镇今年采取分等级销售法,使好果子卖到了好价钱。建立果子产地农户信息制度,可以根据记录信息追踪果农的质量和数量标准,以便销售时反馈信息和质量倒查。在每一个收购点还有镇村干部现场督阵,监督质量和等级,协调商贩与果农之间出现的问题。
“以前户与户之间栽植果树都是散的,没有直接联系,现在通过协会使我们感到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枇杷好吃,颜色好看,技术很关键,枇杷专业协会把技术服务放在首位,不但聘请龙泉等地的技术人员到村上现场指导,还向村民传授修枝整形、疏花疏果、上肥等技术要领,淘汰劣质树种,向村民推荐引进新品种。
“我们把心思和精力主要放在枇杷产业的发展壮大、市场销售和协调服务上,为商贩牵线搭桥,为果农直接服务,使我们的干部得到了锻炼,找到了的服务的宗旨,并与农民一道享受着丰收的喜悦!”飞凤镇党委书记涂汉波说道。特约记者张晓东摄影报道
5月8日,记者在四川省阆中市飞凤镇桥亭村看到:满园的枇杷已经黄灿灿地挂上枝头,村民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采摘果子,来自陕西、汉中、巴中、广元等地的8家客商按照划分的地段驻扎在这里开秤收购了。一车车满载着飞凤口味的枇杷走向省内外,村民们高兴地数着一张张钞票乐开了怀。“我们的枇杷有这样好的市场和收成,多亏了咱们的镇村干部!”果农王帅说。
飞凤镇是阆中市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据该镇党委书记涂汉波介绍:该村枇杷种植面积1400多亩,产量达到800多吨,全镇总产量达到100多吨,村上成立了枇杷专业合作社,86户种植大户加入了协会,2012年该镇采取土地流转、大户经营等方式鼓励农民种植枇杷扩大规模,在桥亭村、三家塘村和居委会新栽枇杷1200亩。
为了给飞凤镇的枇杷销售增添人气,拓展市场,聚集商家,飞凤镇从2005年开始采取“政府搭台、专合主导、会员唱戏”的原则办起了别具特色的枇杷节,虽然也聚集了一些人气,热热闹闹几个小时,但老百姓没有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该镇村干部又花费很多心思。请客送枇杷,给政府留下一屁股的债务,根据这样的现状和中央相关规定,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决定今后不再搞这样劳民伤财的节庆活动,而是把镇村干部的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跑销售市场和服务收购等环节上。3月初,镇村干部和协会负责人就对本地产量进行初步估算,并提前跑市场,主动与商贩联系;其次是在高速路、省道线路上打形象广告促销,吸引更多的客商到飞凤收果、市民到村里采果;在果子成熟前又再次召开农超对接会、果商推介会,并与之签订销售合同,使之确保飞凤镇的枇杷还没有下树就能实现包销,为农民吃上了“定心丸”。“我们种植的枇杷无论大小,都能够换成钱,这确实不容易,政府领导为我们操了很多心!”村民张小虎说。
桥亭村农民杜光汉种植的枇杷有100多株,从4月30日开始,已经采摘了四批次,从以前的8元一公斤,到现在的每公斤6元。听说他家的大五星枇杷口感好,许多市民开着汽车来品尝购买。“你们吃够了就慢慢去摘哈,价钱6元钱1公斤随便选!”杜光汉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市民李女士一家人一边品尝,一边现场采摘。“甜,真的很甜,我们觉得吃到这么新鲜的果子确实很舒服!”
在现场收购的广元客商林俊告诉记者说,他已经在这里驻扎1周多时间了,飞凤镇的枇杷果型好,口感好,比很多外地的枇杷都受欢迎。“镇政府多年与我们保持紧密联系,不管搞不搞活动,我们都要来收果子!”林俊说道。
为了保证收购商和果农的利益和飞凤枇杷的品牌质量,飞凤镇今年采取分等级销售法,使好果子卖到了好价钱。建立果子产地农户信息制度,可以根据记录信息追踪果农的质量和数量标准,以便销售时反馈信息和质量倒查。在每一个收购点还有镇村干部现场督阵,监督质量和等级,协调商贩与果农之间出现的问题。
“以前户与户之间栽植果树都是散的,没有直接联系,现在通过协会使我们感到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枇杷好吃,颜色好看,技术很关键,枇杷专业协会把技术服务放在首位,不但聘请龙泉等地的技术人员到村上现场指导,还向村民传授修枝整形、疏花疏果、上肥等技术要领,淘汰劣质树种,向村民推荐引进新品种。
“我们把心思和精力主要放在枇杷产业的发展壮大、市场销售和协调服务上,为商贩牵线搭桥,为果农直接服务,使我们的干部得到了锻炼,找到了的服务的宗旨,并与农民一道享受着丰收的喜悦!”飞凤镇党委书记涂汉波说道。特约记者张晓东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