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齐心打品牌 龙眼收入翻两番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7票  浏览13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1月12日 12:12
  “我们的龙眼不会在市场上销售,在展销会上、在地里就能卖得精光。”在今年魅力涪陵·第三届三峡库区龙眼文化节上,致富带头人夏成蓉自豪地说。开幕式刚结束,夏成蓉的龙眼销售点就围满了游客,因为她的龙眼个大并且包装精美,许多游客都来咨询。为游客介绍了一上午产品,夏成蓉声音已经嘶哑,但她还高兴地对记者说:“在果园里还有很多人在采摘,因为有了品牌效应,我们的枝圆(龙眼)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贱价了。”
  
  龙眼也称桂圆,在涪陵大家习惯称为枝圆,在涪陵南沱镇已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在全镇漫山遍野几乎都是龙眼树。睦和村有1000多亩,石佛村也有着一万多株,龙眼已经成为南沱的三大特色产业之一。但回想起三四年前的龙眼价格,石佛村妇女周永娟啧啧嘴说:“那时候价格在每斤两到三元,还要挑到镇上去,简直是卖伤了。”
  
  原来,因为没有小贩到村里收购,品质上乘的龙眼也卖不上好价钱。周永娟家在三峡工程建设后分到了100株龙眼,但是因为价格太低,她曾经放弃了管理。“三亲六戚来了送点枝圆,要不就是熟了自己家摘来吃。”周永娟告诉记者,那时候不施肥、不浇水、不除草,就是任其生长,龙眼结得少肉质也干、少。
  
  2007年起,南沱镇开始举办龙眼展销会,把“南沱龙眼”向外推广,一些致富带头人开始流转土地对龙眼进行品牌包装,当时夏成蓉和几名创业者联合在南沱村、治坪村、石佛村、焦岩村承包了7680亩土地种植特种水果,龙眼是她的重要产品。夏成蓉曾经经营过水果,知道品牌和商标对产品的重要性。于是,她成立了梦桔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入社,又注册了“夏妹”精品龙眼商标,合作社成员的产品均以“夏妹”品牌统一向外出售。
  
  周永娟说:“真的特别感谢夏总来统一商标出售,不是我说好话,龙眼价格从两元涨到十元就是证明。”因为看到了龙眼树上有挣钱的机会,周永娟又开始仔细管理起自己家的龙眼树,并加入了合作社。
  
  “每名入合作社的农户,我都免费提供肥料、农药,到时候他们把龙眼卖给我,我来包装,通过展销会或者我的水果经营部销售出去。”夏成蓉说,自己也是本地人,知道种植龙眼的辛苦,做龙眼品牌销售她也已经梦想了30年,现在终于实现了。
  
  周永娟告诉记者,去年她的龙眼卖给夏成蓉6元一斤,今年已经卖到了10元一斤,100棵树卖得好的时候能挣1万多元,最差也能挣上几千元,几年里收入翻了两番。
  
  根据这种品牌销售方式,南沱镇的柑橘枇杷西瓜、梨子也销售了出去。目前仅夏成蓉就带动果农3268户、妇女5600人发家致富。
  
  在发展农业产业上,南沱镇大多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要负责技术指导、收购、销售,有的企业还赠送农药、化肥。农户陈绪德说:“种枝圆有公司帮忙承担销售,还送肥料,最后卖的钱也算我们的,我们种起来很有劲。”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龙眼价格翻了两番,还得益于涪陵区委政府和南沱镇党委政府对特色产品的重视。南沱镇的农业园是涪陵区重点打造的市级现代农业园,近几年,农业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扶持起了多个特色农产品,其中特色龙眼因为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而效果显著。在每届龙眼采摘节上,主办方都安排了许多龙眼趣味活动和游园采鲜活动,在打造品牌上,党委政府也采用将龙眼采摘节同“雨台山风景区”“总理路”和三峡移民村落等景点联合起来的方式,每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让农户能够在家门口销售龙眼。(本报记者许真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