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枇杷产量创历史新记录 地产水果丰产难“丰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城市商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0票  浏览24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5月21日 09:41


  
  反思:土特产不“土”,为何不能与“洋水果”比肩
  
  黄家堡村村民蒋回荣家种植有200棵枇杷树,作为新生代农民,深谙市场规律的他却舍不得为亲手种下的枇杷估价:“听说今年价格不会高,我只求在一个相对平稳的价位把枇杷全部销出去就可以。不忍心看到它们烂在地里。”蒋回荣说,自己靠土地为生,在他眼中,枇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陪伴了自己一年的伙伴:“天天料理它们,眼看着一天天长大成熟,怎么可能没有感情。”曾经有一年,因为产量太高,枇杷的单斤价格一度下跌到5元不到,蒋回荣家中还有200斤枇杷没有销出去,在贱卖和任由它们烂在地里两个选择里,他做了第三种选择:赠送给朋友。
  
  蒋回荣说,自己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枇杷长在最生态最干净的环境里,营养如此丰富、产量又是有限的,本该是珍品,为什么价格却一直上不去?”蒋回荣告诉记者,他看到很多进口水果包装得很美、摆放在精品水果店中,动辄单斤价格近百元,依然很多人抢着买,想到自己种的枇杷却一直被贴上“土特产”的标签,不明白为何人们习惯于将枇杷的销售定位于城里人上山采摘果农挑着担子进城卖的传统销售形式。
  
  蒋回荣也曾试图让枇杷“冲”进大都市,他嗅到了枇杷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商机。“但不熟悉那边市场,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了。”几番折腾,蒋回荣还是退回黄家堡村,沿袭着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
  
  尝鲜:“金选枇杷”闯入沪上金融区,为地产水果“撑腰”
  
  今年,东山、金庭蒋回荣们的设想有望被实现。吴中区农业部门结合当地15个果品合作社,精挑细选了一批品相最好、口感最佳的枇杷,并请来台湾知名设计大师蔡慧贞进行外包装设计,这批被命名为“金选枇杷”的产品将带着果农们的期待,以10元一颗的单价进军上海等大都市。记者了解到,19日是“金选枇杷”上市的第一天,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一家公司发出了一笔多达2000斤的订单,而上海国金中心、淮海路、香格里拉大酒店等销售点也纷纷传来争相购买的信息。
  
  记者在东山镇大咀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收购点见到了果农周福根,他正在收购当地产出的最好枇杷。周福根告诉记者,想成为“金选枇杷”不是一件容易事。白玉枇杷要求单颗重量在40克以上,青种枇杷单颗重量在55克以上。此外,果型必须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绒毛完整,枇杷柄统一在2厘米左右。而这还只是“金选枇杷”的第一步。为了让地产水果“闯”得更有底气,吴中区农业部门还专门请蔡慧贞大师为枇杷设计包装,并在每个包装盒上贴有二维码,客人可以查询枇杷详细产地、联系电话、地址等信息。
  
  与20元一斤的市场价相比,10元一颗的“天价”是否会被认可?记者联系到订出2000斤订单的吴先生,吴先生是陆家嘴一家金融公司的高管。谈及自己购买的原因,吴先生说:“我是为了送客户,他们也都是金融界的高层,我希望可以拎着精致的礼品盒出入写字楼,而不是提着一只只红色的塑料袋。对我而言,专程来东山、金庭采购太浪费时间。”吴先生说,其实自己是地道的苏州人,他很理解果农的辛苦和枇杷的价值,而在他所工作的寸土寸金的陆家嘴,不少水果都卖得比“金选枇杷”更贵,看到这次家乡的水果在金融区“发声”,他感到很高兴。
  
  吴中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金选枇杷”只是一种尝试,目的不在于卖出去多少,而是希望以此为契机,让地产枇杷的价值被外界重新重视,给当地果农一个“丰产又丰收”的期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