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小水果”成大产业 专家:跟风种植容易烂市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0票  浏览9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5月27日 13:40

  专家提醒:若深加工未跟进,大规模发展容易滥市 

  记者 向婧 实习生 汪然 

  枇杷每公斤16元,桃子11元,李子10元,红心猕猴桃甚至论个销售……眼下,各种各样的水果正赶趟儿似地陆续上市,让人一饱口福的同时,也心生感慨:吃水果比吃肉还贵! 

  “物以稀为贵。”市农委特经处处长洪国伟说,现在正好是苹果柑橘等主流水果的销售空当,小水果身价自然就涨了。 

  “小水果”需求看涨 

  “小水果”是相对于大水果而言,又称为伏淡季水果。 

  在水果行业里,柑橘、苹果、梨、香蕉并称为四大水果,占全国水果产量的70%。 

  我市去年水果总产量242万吨,柑橘就有155万吨,超过半壁江山。 

  “小水果”每年4月到9月上市,包括樱桃、枇杷、葡萄杨梅、猕猴桃、李子、杏、桃子等几十个品种,但产量只占全国水果总产的30%。 

  市果品流通协会会长刘明毅说,重庆市民对小水果需求旺盛,以枇杷为例,仅观农贸、菜园坝两大水果市场,每年销售枇杷就近10万吨。 

  “‘小水果’的走俏能折射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洪国伟认为,水果跟奢侈品类似,它的需求弹性大。在温饱都成问题时,不吃水果也能生活,生活宽裕了,就想吃水果,想吃新鲜的水果,进而追求新奇的水果。 

  “当下,超市里的苹果是经过冻库处理的,只有时令‘小水果’是新采摘下来的。从这个角度说,‘小水果’的需求增大成为必然。”洪国伟说。 

  种植效益好过柑橘 

  一到5月份这时候,山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贩担着黄澄澄的枇杷叫卖,可谓一道诱人的风景。而这些枇杷大多来自福建,或是四川双流、龙泉驿。 

  刘明毅告诉记者,重庆水果70%来自外地,尤其是桃、葡萄、枇杷等“小水果”。近年来,本地开始逐渐发展,今年大足枇杷批量上市,有部分供应主城。 

  洪国伟说,重庆“小水果”分布广,不成片,很多农民房前屋后都有种植,仅能保障农民自己和周边,形不成商品量。 

  他同时认为,“小水果”获得的政府支持少,在整个水果行业里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水果。由于近年来“小水果”行情看涨,种植效益普遍比柑橘好,加之与观光旅游结合,收益更加丰厚,因此吸引了不少业主和企业下乡种植。大足县高升镇党委书记杨贵彬说,该镇5000亩枇杷中,有2000多亩由业主和合作社种植。 

  “‘小水果’种植面积已不小。”洪国伟说,目前我市水果种植面积为420万亩,柑橘占202万亩,“小水果”种植面积已经过半。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南方早熟梨,有60多万亩,此外还有枇杷20万亩、荔枝7万余亩、猕猴桃5万多亩。 

  跟风种植容易烂市 

  据介绍,我市发展“小水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我市冬季气温偏高,“小水果”上市普遍偏早。如璧山的葡萄,在6月上旬即可上市,是整个西南地区最早面市的葡萄。“打‘早’字牌容易占领市场。”洪国伟说。 

  不过,虽然“小水果”价格高企,洪国伟仍建议,还是要谨慎对待,不要跟风种植。他说,“小水果”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品种上市集中,如枇杷,采摘期仅一个月左右。由于采摘时温度高,又不耐储存,搁置几天就容易烂果。 

  此外,“小水果”销售半径小,往往不超过500公里。樱桃更短,不超过100公里,上午摘,下午就容易坏。“后端产品深加工没有跟进,大规模发展是灾难。”洪国伟说,如果农户一窝蜂地种植,往往容易滥市,最终受伤的还是农民。 

  他说,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同质竞争,我市在总体规划中推行“一县一业”的原则,各区县有选择性地突出一个品种,尽量不出现产业重叠,在每个品种中找到均衡点。同时,建立市场反馈机制,由政府机关加强监管和指导,避免农户“增产不增收”。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