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杨梅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三堡杨梅果枝俏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恩施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4票  浏览15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6月14日 10:16
  6月8日,记者乘车来到来凤县三胡乡三堡村,路两边随处可见杨梅树一丛丛、一团团簇拥在山坡上,叶子好像抹过油、打过蜡似的绿得发亮,直逼我们的双眼。
  
  车子在“全国绿色小康户”、该村十一组村民贾友文家门口停下。村党支部书记沈尚召一进院门便大喊:“老贾,在屋没?……”
  
  “是哪个?”从马路对面的果园里走出一位黑瘦、双眼炯炯有神的男人,笑眯眯地和我们打招呼,看样子,他心情不错。
  
  “今年的收入应该可以,我有140亩果园,杨梅占18亩,每亩30株,每株最少收入400元,每亩收个万把块钱没得问题。另外,我种的果子比人家的都好卖,因为舍得投入,果子口感好,今年的杨梅每公斤又要卖24元以上。我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贾友文开过照相馆、卖过烟。1989年,经过反复查资料、考证,他所处的三堡村无论是气候还是土壤都特别适合种杨梅。加之当地丰富的古杨梅群落的存在,更坚定了他种杨梅的决心。于是,他顶着压力,把自家11亩田土、20亩荒山全部拿来种杨梅。他父亲当时丢给他一句话:人家种田你毁田,到时一屋大小吃么子!村民也等着看他的笑话。
  
  第二年,他从麻坑(小地名)买来移栽的100多株杨梅树全都挂了果,纯收入1万多元,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此后,老贾与果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到目前,贾友文的果园里有各类水果100多种。用他的话说,全是种的国内和国际优等品种,年年都在更新换代。
  
  “老贾只在果园里转转,钞票就来了,还不少。我们种田累得要死,还没得个好收成,不如学他种杨梅。”本村村民沈云清、郭树松、张东林等人跑到他家学技术、讨种苗。还有一些村民夜里到他园里偷果树苗,弄得贾友文哭笑不得。
  
  “2003年,乡里出资购买3车杨梅苗,分发给我村一至十二组及十八组村民栽种,验收合格的,还有退耕还林政策补贴,一亩可补230元。”说起该村2700亩杨梅,沈尚召兴奋地说,如今全村645户农民,种杨梅的达410户,种得少的有一二十株,多的有200多株。
  
  穿行在老贾的果园里,只见杨梅树绿叶随风摇摆,杨梅果子隐约可见,还有桃子、李子、枇杷等果子挂满枝头。
  
  谈到杨梅,老贾如数家珍:“我的杨梅品种是全乡最多、最好的,老品种有荸荠、东魁,新品种有黑碳、黑玉林、安海早生、安海王子、黑魁、黑晶。我把原来的老杨梅树全部换头,杨梅采摘期从以前的20天左右延至现在的1个月左右……”
  
  老贾的弟弟贾义文在果园里一边走一边乐滋滋地说:“现在是枇杷卖钱的时候,再过半月,杨梅、李子、桃子又要卖钱了,这可是我们的‘绿色银行’啊!”贾义文种了20亩杨梅。
  
  “种杨梅要想种出个样来,不能靠‘望天收’,要吃得苦,舍得投入。为防止吸果夜蛾对水果的伤害,我哥用了频振式杀虫灯,晚上有时要观察到凌晨两点才睡。为防鸟害,他从台湾引进了驱鸟散。什么时候该施什么肥,他都了如指掌。”贾义文告诉我们。三堡村杨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三胡乡常务副乡长杨明介绍,乡里每年在冬农开发时,都要组织技术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对杨梅树进行培管,培管率达95%以上。还成立了杨梅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抱团”闯市场,把杨梅远销到湖南、四川等地,使杨梅真正成为当地果农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
  
  为不使杨梅“摇钱树”变“伤心树”,不能停留在“提篮叫卖”的时代,该乡正着手再引进一家企业,因为现有的古杨梅酒厂吞吐杨梅果的能力有限,等到全乡的杨梅树都达到丰产期时,杨梅就会供大于求。同时,有意识地举办一些杨梅节会,不仅提高杨梅的销售量,还可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采访手记
  
  杨梅,不仅是三堡村的特色,还是三胡乡的特色。我们高兴地看到,村民及当地党委、政府正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杨梅,不断改良品种,寻求销路,形成产业。如今,翠绿的杨梅园成为三堡一道亮丽的风景。靠山吃山,三堡村村民走出了一条特色水果致富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