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诏安盐仓村种植台湾青枣致富 每户增收3万以上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82票  浏览34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3月12日 10:40
  经过多年发展诏安盐仓村台湾青枣种植面积已有近千亩,每户仅此就增收3万元以上,青枣已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一大门路。相邻的村庄也“闻声而种”,目前当地青枣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成为漳州市最大的台湾青枣种植基地
  
  一次试种
  
  带出千亩青枣基地
  
  惊蛰刚过,诏安乍暖还寒。盐仓村千亩青枣园里,到处可见果农拿着锯子和剪刀为青枣树“理发”,一个月前还是硕果累累的果树如今大部分仅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农户翁文真介绍说,只有把刚刚采摘过的枝干砍掉,明年果树才能长出新的果子。青枣树长着刺,修剪时翁文真的双手被刮得“伤痕累累”,而挂在她脸上却是甜甜的笑容。今年她家的10亩青枣园再获丰收,增收了近20万元。
  
  “今年全村青枣产量达4000多吨,每公斤均价接近4元,户均增收3万多元。”盐仓村支部书记翁友明笑着说。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成片的果园应该在宽阔的平原和山区的山坡上,而这片青枣树却“落户”在与大海仅一步之遥的盐仓村。盐仓村的青枣种植历史,是从11年前的一次试种开始的。
  
  早在1998年,位于山区的诏安县建设乡就开始有人引种台湾青枣,果树虽然能活下来,但结出的果子又小又涩。2001年,在了解了青枣的种植特点后,当时的盐仓村支部书记翁武福带领三四名村干部到漳州一家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了500多株青枣苗到村头的山上试种。第二年,青枣树就开始挂果,并卖出了每公斤8元的好价格。相比于当时连年亏损的芦笋、香蕉,试种的农户尝到了甜头,村民也看得心动,并开始跟着种植,第三年全村青枣面积就达300多亩。
  
  “盐仓村的土壤、水质、湿度均适合种植青枣,长出来的果子又大又脆,非常清甜,一开始就不愁销路,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非常高。目前全村种植面积已有近千亩,加上相邻的山后、东割头两村,整个盐仓青枣基地已达2000亩。”翁友明说。
  
  多项技术
  
  促成亩产翻了一番
  
  就在青枣面积“高歌猛进”的时候,2007、2008连续两年,个别农户为追求高产量而盲目施肥,导致部分果树出现减产的问题。这个小小的挫折,让农户对青枣种植技术更加重视了,开始从“埋头苦干”向“取经学习”转变。
  
  2009年,在外出参观回来后,刚刚接任村书记的翁友明决定在自家的果园里实施“人工光合作用”新技术。这项技术就是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在果园架设电网,按照每亩安装25盏40瓦日光灯的标准在夜间对果树进行照明,促进光合作用。当年试验片不仅提前一个月上市,产量还比原来增加了一倍!
  
  2010年,县农业局农技人员到盐仓村推广“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改变了农户防虫必喷药的传统习惯。此举不仅可为农户每亩节约300元农药钱,同时使得青枣更加“绿色”。农技人员还进行测土配方,让农户科学、合理施肥。当年,全村青枣大丰收,产量从每亩2000公斤提高到4000公斤,也卖出了每公斤6元的最近5年来的最高价格。
  
  盐仓村还组建起15支青枣营销队伍,把水果销往全国各大城市。
  
  多措并举
  
  期待跳出“轮回怪圈”
  
  随着盐仓青枣名气越来越大,盐仓逐渐成了台湾青枣的集散地,相邻县份的果农也把青枣运了过来,以图卖个好价钱。据统计,从外县运到盐仓销售的青枣每季就有1万多吨。这样一来,从盐仓村销售出去的水果就出现了品质的差别,影响了盐仓青枣的声誉。
  
  为打造青枣品牌,2009年,盐仓村成立了“绿都青枣专业合作社”,以统一种植标准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收购销售。合作社还为青枣注册了“绿都”商标。目前合作社成员已达80多户。
  
  在喜获丰收的同时也有果农担心,盐仓青枣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后,会不会和当地曾经风靡一时的荔枝、桃李、青梅等水果一样,陷入“走俏推广滞销”的轮回怪圈?
  
  诏安县水果开发中心副经理叶学文表示,专业合作社可以在打造品牌、推广新技术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可继续申请“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现代健康食品认证,进一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希望当地政府出台更好的措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帮助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沈乾生)来源人民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