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又是“滞销”时,拿什么拯救直销果蔬?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光明论坛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08票  浏览8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1月12日 13:29
  又是一年“滞销”时,据媒体报道,最近山东陕西广西、湖南等多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蔬菜水果的滞销。据悉,尽管这些农产品价格在大幅“跳水”,但依旧无人问津。近年来,由于农产品频频滞销,许多果农、菜农连成本都收不回,有不少农民甚至坦言明年宁可将地摞荒。
  
  与此同时,伴随一波又一波果蔬滞销的,还有许多市长们的主动出击,他们纷纷帮助本地农民做推销,卖滞销的蔬菜和水果。诚然,市长帮农民卖菜、卖水果,是心系百姓的举措,值得称赞。但为什么市长等一些政府官员年年在出力,果蔬滞销潮现象却依旧一次有一次地发生?为什么丰收也好,欠收也罢,亏本的、受伤的始终是农民?果蔬滞销到底是哪出问题了?
  
  笔者以为滞销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果蔬种植面积的扩大。众所周知,根据价值波动规律,当种的人多了,产量超过需求,价格自然就下降。由于大多数农户对市场信息的把握不足,导致种植面积的错误判断,于是便出现了最近几年蔬菜水果频频出现价格暴跌。
  
  其二,农产品从农户到餐桌过程中,过多的的中间环节也是一个原因。由于中间商并不愿意承担过多的流通环节造成的费用支出,只能在农户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利益分担,于是便出现了一方面果农产品滞销,另一方面市场上又是“蒜你狠”“豆你玩”这样的农户和消费者“双输”的局面。
  
  其三,许多农户特别是散户,他们种了菜、水果之后通常是等待收购商上门,而不是主动与饭店联系,这就导致了一旦收购商不上门,他们就被动等待,于是滞销便出现了。
  
  十八大报告当中强调,要重视实体经济,在农业中,种地是最根本的实体经济,而如果种地总赔,这样的情况一多了,久了,农民又会做怎样的选择呢?有的农民已经说了,种地不挣钱,不如打工,于是今年没挣着钱的农民,明年可能就有人加入到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大潮之中,而时间长了,谁在未来种中国的地呢?这个基础就会越来越脆弱,问题摆在这儿,我们将如何解答?仅靠市长们忙活,就够了吗?到底该怎么拯救滞销果蔬呢?
  
  笔者以为,要彻底解决果蔬滞销这一问题,首先,要打破分散经营的现实状况,集中经营,成立专门的农产品种植户协会等组织,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尽量减少流通环节的约束,减少中间环节造成的费用增加,加快建设“从农户到餐桌”的渠道畅通,实现农户卖得高、消费者买的低这样的“双赢”局面。再者,农产品的经营要走多元、深度加工的路子,将农产品从初级产品加工成半成品甚至成品出售,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另外一方面也会给滞销的农产品带来新的发展渠道。
  
  最后,地方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俗话说,谷贱伤农。因此,农产品的滞销地方政府应该有保护农户的义务,诸如采用稳定价格收购粮食一样,同样,也可以收购各类农产品,为农户渡过难关提供必要条件,否则,不仅打击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还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miracle_hu)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