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投诉曝光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国葡萄酒造假何时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邓丽娟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45票  浏览9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4月28日 16:17
  日前,某葡萄研究机构撰写的一份报告称,预计2012年,中国生产出1.28亿箱葡萄酒。而笔者了解到,世界排名第六的澳大利亚届时的产量才是1.21亿箱。令人惊讶的产销增速不禁让笔者感到质疑:会不会有假酒在作怪?
  
  近日,国产葡萄酒制假事件可谓层出不穷。去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6名生产假红酒的嫌疑犯用化学品勾兑并贴上标签冒充高级红酒,中国执法机构没收假红酒达75吨;之后,《焦点访谈》报道了北京城北回龙观批发市场出售的低价河北省昌黎县葡萄酒为假酒,售价为5元/瓶,这些低价葡萄酒的酒汁仅占两成,其他均为水和酒精,用色素来调色,而其成本甚至不超一元钱。
  
  而国内不少进口葡萄酒厂商采用的惯常手段便是打“原装进口”的主意,正如进口奶粉有“原装进口”和“进口奶源”一样。在国内,有很多经销商会采用在国内分装的方式来处理进口葡萄酒,因为这种进口方式成本更低,经销商不但可以用同等的运输成本进口更大量的货,而且在国内分装时也可以采用更加便宜的包装材料,成本上比原装进口葡萄酒节省不少,当然品质也不及原装进口的好。但是一般消费者奔着“进口”二字而去,往往觉得进口的品质肯定很好。
  
  事实上,整个红酒市场充斥着傍名牌、杂牌,在超市专门的红酒销售区,除了一些“国际大牌”,还有许多闻所未闻的新名字,大多标着“原装进口”,价格则从30多元到上千元不等。
  
  按我国2003年公布的《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规定:葡萄酒必须用100%的葡萄原汁,经过发酵酿造而成。在酒吧、娱乐场所,常常采用“勾兑法”和“鱼龙混杂法”,前者是把一瓶酒勾兑成几瓶,多是用针筒通过木塞把酒瓶里的酒抽出来,用水、酒精、糖精、香精(常说的“三精一水”)兑成两瓶或多瓶,然后再以高出市场价四五倍的价格卖出去;后者则是在一堆真红酒里,掺杂几瓶假酒或不合格的酒。
  
  众所周知,像这种勾兑出来的葡萄酒其实就是假酒。这种不规范的生产,会造成生物胺、赭曲霉毒素的超标,引起头疼、心率不正常,甚至致癌。
  
  那么,假红酒为何能在市场“横行霸道”?笔者认为,现在红酒市场混乱主要是因为一些小公司在捣鬼,因为现在涉足红酒行业比较容易,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进来,再加上有一定国外关系,比如投资移民,导致一些不了解红酒的人涉足进口红酒行业。正因为不了解红酒,所以进酒的渠道、品质均不能得到保证,而价格也是随意敲定,想卖多少就卖多少。
  
  笔者了解到,在国内葡萄的主产区如河北省昌黎和怀来、山东烟台等地,分布着大量生产葡萄酒的小工厂,从而为生产假冒伪劣葡萄酒大开方便之门。另一方面造假技术已经突飞猛进,一条1小时可以灌装60瓶、意大利进口的葡萄酒生产线只要60万~70万元;一些工厂从智利等国家和地区进口一些便宜的葡萄汁兑水后出售,一般消费者很难从颜色、口感等方面分辨出真假;有些假冒葡萄酒,酒质十分接近正宗品牌产品,自己就可以打品牌,但是用别人的品牌溢价更高,连专业人士都不一定能辨认。
  
  不难看出,假冒伪劣葡萄酒在市场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葡萄酒造假成本低、利润率高。国产葡萄酒中的知名品牌,像张裕、长城、王朝,他们的毛利率基本超过50%,较高的则达到73.98%。往往暴利就能吸引假冒伪劣工厂遍地开花。
  
  中国葡萄酒产销增速虽说是好事,但葡萄酒造假现象何时能休?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