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汇源愚公朱新礼:17年创业史上最辛苦的两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红商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8票  浏览14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2月04日 16:01

  

59岁的朱新礼开始了“二次创业”。

  “可乐并购案以后,将近两年,可能是我17年创业史上最辛苦的两年。劳心劳力,太辛苦了。”朱在接受《数字商业时代》采访时首次吐露心声。
  
  距离那场轰动曲折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已近两年,他仍不能忘怀,“并购是生产力,是一个企业家创造交易机会永远的职责。只有买卖才能创造商品的价值,就像一件作品,只有在交易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所以企业家永远的职责就是要不断创造交易机会。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不都是在并购嘛,国退民进也好,民进国退也好。”
  
  朱一面鸣不平,一面本能反映出一个企业家的实干本色。商务部否决并购当天,朱已在迅速调整:“那天我也很吃惊,2点钟(网上)挂出来(消息),我们4点钟开全国电话会议。然后几乎每天一个电话会议,连着开了90个(会议),持续半年。”
  
  这种调整让朱劳心劳力了两年,“包括人员、产品、策略、战略、布局调整,做了一系列工作。”汇源力争向外界表明“愈挫愈勇”的态势:2010年初投资50亿元打造果汁果乐,新品频出;拓展上游产业基地,改革下游营销体系,紧紧“啃着”一条从果园到消费者手中的完整产业链。
  
  大家“总觉得憋着一股劲,憋着一股气。”汇源果汁[-0.31%]集团常务副总裁赵金林谈到,“这一两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十几个工厂相继开业。去年推出了果汁果乐,光设备就五六十亿。”汇源的人把过去那场未完成的交易似乎更乐于看作是一种逆境,从而激励自身抖擞精神,加足马力。
  
  当务之急是招兵买马。朱本想借并购之机将下游人才调配到上游,但事与愿违,他只得把上游人才再次抽调到下游。汇源2009年招聘上万名员工,集中力量充实一线销售市场。“光退伍军人就招了5000个”,朱改变了以往的用人观,“非行业内人士我们也用。”赵认为这是扩大渠道。“光在圈子里找,毕竟比较窄,快销品的推销经验是共同的。”
  
  资金同样是难题。“本来有25亿美金拿来让你用,但是一下子这个钱没了,上游资金也面临着大笔的投入,下游也要发展。所以这两年资金对我来讲,还是有一些压力的。”不过朱认为所谓的资金压力并不是经营陷入困境,而是一种短暂的匹配能力有限。“你本来要投50亿,但是你有可能只能投30亿,是这种压力。”
  
  外界却不这么看。去年9月汇源被曝负债比率过高,其中一笔3年期2.5亿美元贷款违反了贷款协议,负债比率已高于协议规定的水平。朱新礼首次对外界回应,“当时外资银行来贷款时,上市公司并不需要这笔钱,那为什么我又同意了呢?我预感到人民币肯定要升值了。”如今人民币升值已为朱新礼增加了3000万元收益,他的自我解读是“我们偷着乐”。
  
  偷着乐的,还有和汇源“闪婚”的赛富基金。朱力劝达能退出,因为“它要完全成为一个财务投资的话,就失去了(投资)的意义”。这也给赛富创造了一个机会。
  
  赛富和汇源的一见钟情其实源于朱新礼心中一直没有放弃的“大农业”构想。早在三年前,赛富就已经将现代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而朱新礼则致力于将有机农业经过三五年的投入升级为“第二个汇源”,其意义和作用不亚于现在的汇源果汁。
  
  经过并购一役,朱实现梦想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他找来了20年的老朋友,担任其成立不久的旗下北京汇源康民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朱又多了一个身份:汇源和中国农业大学发起成立了中国有机农业产业联盟,朱是常务副会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