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杨梅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仙居:杨梅背后的绿色故事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88票  浏览21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7月04日 09:04
  本报记者陈磊
  
  ■本报记者在基层
  
  还是初夏时节,浙江仙居县的果农朱明亮,就迎来了收获的日子。
  
  他的杨梅生产基地已是满山红果。一颗颗酒红的杨梅,如乒乓球般硕大饱满,送入口中,鲜红的汁水溢满唇齿,酸甜的滋味浸润舌尖,直抵心脾。果农们将成熟的杨梅摘下,经过冷藏吸氧包装等程序,将其运往全国各地。
  
  “这个品种叫东魁杨梅,果大核小,平均单果重21克,最大达54克,现在是供不应求,价格坚挺。”作为田园杨梅专业合作社的社长,朱明亮充满丰收喜悦,精心挑选着手中的杨梅,“种植杨梅6年才挂果,好杨梅对周边环境要求很高,需野生雄性花粉授果。”
  
  仙居的杨梅栽培,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业内已形成“世界杨梅在中国,中国杨梅出浙江,浙江杨梅数仙居”的口碑。仙居杨梅为何如此出众?答案是“绿色防控”,每个杨梅产地都远离厂矿,确保空气、土壤和水的“零污染”。
  
  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的仙居,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近八成,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果农们均选择生态环境好的低山缓坡栽种。仙居林业局负责人道出了“杨梅梯度栽培”的奥秘:即在低山、低丘上发展早熟的荸荠种杨梅,在中高山区发展东魁杨梅等晚熟品种,将杨梅采收期延长到2个多月。同时与上海、浙江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发保鲜技术,在不使用任何保鲜剂的情况下,能将杨梅的保鲜期延长10天以上。
  
  绿色防控的关键,是实施物理防治工程,使杨梅既远离病虫害,又有高品质好品相。杨梅成熟时节,你看不到喷洒农药农民,只见果林里一盏盏的黄色杀虫灯。入夜,这些灯就自动亮起,远远望去似繁星点点,犹如站岗放哨的绿色卫士,诱使过往的飞虱蚊虫、夜蛾等害虫自投罗网,有效降低病虫指数。
  
  “我们就是要从果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物理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杨梅抗病虫能力。”仙居特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陈钦宏介绍,果农们推广了一套杨梅健身栽培技术,即通过增施有机肥、整形修剪、生草栽培、清洁果园等增强杨梅自身抗逆性;同时充分利用杀虫灯、黄板、糖醋液、人工捕杀等物理、生物技术减少病虫侵入。
  
  目前,县政府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购买喷雾器、杀虫灯、黄板等免费发放到乡镇和杨梅生产重点村,全县共有1万多盏杀虫灯、10万多张黄板粘卡投入使用,物理防治面积达7万多亩,基本覆盖全县的投产杨梅园。“使用杀虫灯后,一晚可以捕到好几斤蛾蝶。后期管理基本可以避免虫害。”一位果农说。
  
  实施“绿色防控”,需要严格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这里,活跃着一支维护仙居杨梅品牌的监管员队伍,他们把守道口,不准农药上山。县里还配置了31个快速检测室和52名快速检测员,这些俗称“竹竿队”的检测员,随时抽检,如发现杨梅出现农残超标等问题,会立即阻止采摘,并将半成熟及成熟果实全部用竹竿击落打掉。
  
  小杨梅,大产业,目前,杨梅产业链越拉越长,在仙居县形成了独特的“杨梅经济”。今年预计产量7.5万吨,产值5.5亿元。
  
  除了杨梅产业,在仙居,整个农林业都已注入绿色、有机、文化、创意的理念。例如台湾农民创业园已发展形成了有机农产品生产、高档花卉苗木种植、种子种苗研发、特色精品水果种植、名贵中药材生产以及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六类产业。一批专家教授及科技特派员全程参与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生产,并在园区建立实验示范基地、引进展示转化科技创新项目,包括智能温室、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精准农业、良种培育等。如耕旺蝴蝶兰集中展示了国内外蝴蝶兰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不老贝四季精品果园通过引进弥雾栽培、苗木智能快繁、基于物联网实时远程操控及电功能水防治植物病虫害等农业前沿技术,为当地农业高科技示范和现代化生产提供展示平台;蓝莓种植及种苗培育项目,其自主研发的蓝莓种苗供应量占南方蓝莓种苗市场的80%以上;大三种子种苗项目中,自主研发的花椰菜种子已远销东南亚。
  
  仙居农业局局长杨赛中告诉记者,仙居正在重点发展一年四季的五彩农业:即春赏菜花摘蓝莓,夏品杨梅赏向日葵,秋摘火龙果相约熏衣草浪漫之旅,冬尝特色水果看紫花红叶。还有绿色稻米、黄色仙居鸡……在这些色彩丰富的特色主导产业背后,实践的正是绿色有机的科技理念。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