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贩搬迁曝菜园坝市场危机 7大市场5家陷困境
昨日,菜园坝皮革市场,商贩们在自家门面前打牌 记者 欧阳祖兵 摄
交通拥堵、市场地盘有限……随着两天前,2000多家果贩突然从菜园坝迁至江北盘溪,菜园坝商圈的“软肋”日益显露。盘踞在菜园坝的摩配、木材、皮革、图书、塑料等七家大型专业市场,平均“年龄”达10年之久,它们如今的生存现状如何、未来该怎么发展?本报记者昨日展开调查。
书市三成经营户陷困境
作为我市最大的书刊批发销售传统集散地,地处重庆火车站地下商城的菜园坝书刊批发市场,有30%的经营户生存困难——昨日,重庆书刊发行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万文接受本报采时,无奈地说。
1999年,重庆书刊交易市场的前身——“公园路书刊集市”整体搬迁至现在的地下商场,目前共有132家经营户。在这个市场做生意的册源地图书有限公司老板阳先生说,由于经营地盘受限,公司发展受到了制约。“我的店面不到10平方米,经营的书籍有上百个品种,很多书都摆不出来。”据悉,今年9月至今,菜园坝书刊批发市场的交易额同比下降15%,今年已有10家门店转租他人,创下历史新高。
皮革木材市场几乎没人
“一度风光的皮革和木材市场,现在似乎都在自生自灭了。”渝中区商品交易市场协会秘书长刘万和说,如今这两大市场的经营户,多数已另谋生计。
刘万和回忆,最鼎盛时,菜园坝皮革市场曾有200多家经营户。该市场1998年初从中兴皮革市场迁于菜园坝,生意红火一时,曾是西南成交量最大皮革批发市场。近年来,随璧山发展鞋都,原先在菜园坝做生意的经营户,大多数已搬至璧山。仅剩少数经营户,在为南岸、朝天门的加工商提供原料。
随后,在菜园坝大桥下面的空地上,木材市场也显得空空荡荡,记者在现场看到了几堆木料,等了半小时都不见人影。
摩配市场警惕商户流失
根据渝中区商品交易市场协会的调查,在菜园坝的7个专业市场中,摩配和塑料两大市场的生意相对较好。与其他市场不同,这两个市场对新市场“拉客”都保持着高度警惕。
由于品种齐全,菜园坝第一家专业市场——中兴塑料日用品市场如今仍生意红火。“但这个市场,目前也面临着被新市场拉客的危险。”刘万和说,前段时间,一外地企业在中兴塑料市场附近开办了一家新市场,一直想挖中兴的“墙角”。
据了解,作为重庆最大的日用品塑料批发地,中兴市场内现有经营户超过600家,主要经营塑料、不锈钢、日用化妆品、麻将、纸牌、打火机、渔具等。去年,该市场日进出商品上百吨,占据着重庆及周边地区7成以上市场份额。
个案分析
光靠优惠政策难留住商户
自1998年成立的外滩摩配市场,经过1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但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摩配市场,为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外滩摩配市场能稳住脚跟?该市场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袁大明说,经营市场,不能光靠优惠政策吸引商户,因为那并不长久。经营户一切行动向“利”,如果在一个市场能够赚钱,那么就不愁没有商贩来做生意。
“一个市场的发展,肯定会面临经营户的进出,管理者应时刻保持危机感,力求与经营户达成共识,共谋发展。”袁大明说,外滩摩配最后之所以突出重围,是因为该市场根据经营户“赚钱”的需要,不断改善配套条件,在这方面,至今他们已投入了400多万元资金。例如建电子商务平台,让商家把货发向全国各地,为商户配备外语翻译、物流配送等,不但为经营户减少了成本,促进外滩摩配扩大市场份额。此外,外滩摩配市场还每年组织上百家经营户参加摩博会、考察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帮助企业揽订单、学习经营经验。
新闻纵深
三大原因制约发展
渝中区商品交易市场协会秘书长刘万和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从菜园坝水果市场经营户搬迁,再到不少大市场喊日子难过。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菜园坝交通拥堵、市场意识不到位、发展空间有限等。
交通堵塞未解决
迁至盘溪的水果商家普遍反应,原先在菜园坝做生意时,由于交通问题,货物装车需4小时,影响了周转。刘万和表示,由于菜园坝设有长途车站、公交车站、火车站,对专业市场货物运输的确影响较大。
市场小稳则安
“最大的问题,还是市场管理者欠缺居安思危的意识。”刘万和说,菜园坝不少大市场形成时,都是我市最大或西南最大的专业商品批发地。但是,有的管理者抱着小稳则安的心态,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没有及时改善基础设施、经营模式,这样一来,随硬件好的新市场崛起抢夺经营户,“师傅就很可能变成了徒弟”。
土地资源是硬伤
“在渝中区发展市场,土地资源是硬伤。”刘万和、外滩摩配市场负责人均认为,渝中区土地寸土寸金,在该区的批发市场,不能搞车水马龙、货物堆积如山的传统模式。此外,随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竞争,大市场单纯以价格战、优惠政策等形式去争夺商户,也不长久。
业内建议
改善交通利用滨江路分流
渝中区商品交易市场协会秘书长刘万和建议,可考虑在外滩摩配市场附近,开辟一条连接滨江路的新通道。这样一来,经过中兴塑料市场等地的车辆,可实现分流。
学习义乌用好互联网
外滩摩配市场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袁大明建议,因扩张地盘有限,菜园坝专业市场应学习义乌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为经营户建立网上商店。这样一来,经营户可及时掌握购买信息,改变等客上门的情况,让供应、销售和物流通过互联网进行整合,以降低经营成本。
政府引导外向型招商
“在商户争夺方面,建议政府引导大市场发展外向型招商,不要老在本地抢客。”渝中区商品交易市场协会秘书长刘万和建议在新市场出现时,政府部门可考虑帮其引进国内外商家或知名商品,让市场逐步换档升级。
本组稿件由首席记者 孙黎明 实习生 陈曦希 胡苏 唐怡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