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一张香喷喷的文化名片
千年榧林,几多沧桑。但也许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像现在这样,香榧文化发展得如此淋漓尽致,醉人心扉。在我市,香榧不仅仅只是一种好吃的坚果类食品,更是诸暨对外的一张香喷喷的“文化名片”。 作为“中国香榧之都”,近年来,我市利用各种途径,提升香榧产业的文化内涵,助推香榧产业加快发展。在香榧文化崛起的背后,你可以看到,一场文化生态游的盛会,正在华丽上演。
■记者 何珠华 特约记者 陈 飞 王建光
千年榧林,几多沧桑。但也许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像现在这样,香榧文化发展得如此淋漓尽致,醉人心扉。在我市,香榧不仅仅只是一种好吃的坚果类食品,更是诸暨对外的一张香喷喷的“文化名片”。
作为“中国香榧之都”,近年来,我市利用各种途径,提升香榧产业的文化内涵,助推香榧产业加快发展。在香榧文化崛起的背后,你可以看到,一场文化生态游的盛会,正在华丽上演。
赵家香榧公园年迎客十万
几年前,香榧主产区赵家镇的几个小山村,纵然天生丽质,还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然而短短几年,这些地方便被纷至沓来的游客所熟知。
据统计,2010年,来赵家镇香榧森林公园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游客超过了十万人次。“今年游客至少会翻一番,达到20万人次。3年后,争取达到50万。”赵家镇香榧森林公园管理办主任周剑对此充满信心。
香榧森林公园声名鹊起的奥秘何在?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政府和企业对香榧的“文化包装”,通过各种文化人士的“叫卖”推介,提高香榧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举办一年一度的香榧文化节;请来众多摄影、绘画、文学、演艺界的人士走进榧林采风,创作各类文艺作品;经常开展以香榧为主题的摄影、征文等比赛;对香榧文化进行全面挖掘、整理;积极开展香榧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等等这些“文化包装”,让古老的香榧散发出全新的魅力,在世人的心目中,形成了香榧“珍稀、吉祥、远古”的文化理念。
在赵家镇,一个前期投资6000万元、总投资达1.2亿元的大型香榧文化会馆,目前正在抓紧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开馆迎客。会馆建成后,将成为集香榧科研、教育培训、文化鉴赏、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场馆,规模和实力在全省独一无二。
这样的大手笔,在承建会馆的香榧龙头企业——冠军集团负责人骆冠军眼里,不仅仅只是一种经济投入,更是将香榧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和使命。
生态文化游富了一方百姓
2009年1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诸暨香榧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范围涉及枫桥、赵家、东白湖和东和四个镇乡,总面积约8万亩。园内拥有古香榧树群126个,其中香榧古树树龄在百年以上的3.7万株,五百年以上的2.5万株,千年以上的2700多株,还有千年茶花王、千年枫香及千年银杏等古树名木。
现在,当地农户人均收入仅香榧一项就达1万元,占人均年收入的80%以上。
以挖掘香榧文化为契机,赵家镇大力发展香榧文化乡村生态旅游,带来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当地农民的3000多亩樱桃全部在树上时就被游客抢摘一空,且价格几倍上升,同时还带动了各季水果、茶叶、山鸡等农产品的畅销。此外,“农家乐”数量从2009年底开始的8家,发展到现在的32家共800多个床位,吸引了上海、杭州、无锡、扬州等地的众多游客,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香榧文化圈版图还将扩大
其实,除了赵家镇,在我市的东白湖、东和等镇乡,也有数量众多的香榧林。
在赵家镇香榧的“光环”下,其他镇乡的香榧又如何“突围”?
东白湖镇是我市的香榧主产区之一,里四村王坑自然村、娄东村娄曹自然村、西丁村丁驾山自然村等村历来出产优质香榧。特别是里四村,自然条件良好,区内有古香榧树近万株,风景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榧乡风光。
东白湖生态旅游区管委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诸暨国家香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为与赵家镇的香榧森林公园相对应,形成诸暨国家香榧森林公园的统一格局,市政府提出了在东白湖镇里四村建设国家香榧森林公园(南园)的设想,使之成为东白湖生态旅游区斯宅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有效延伸,使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有效融合。
据悉,国家香榧森林公园(南园)包括里四、娄东、西丁三个村。工程主要包括门台修建、游步道系统建设、接待服务中心改造、亭廊等休息设施修建、杨梅树种植等,预算总投资642万余元。现已完成工程招标,即将开工建设,计划今年5月底完工。
与此同时,东和乡的香榧产业也在稳定发展。该乡对行政村建设香榧特色农业专业村、村主职干部在基地建设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实行经济奖励,同时免费提供香榧种苗。在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全乡农民种植香榧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房前屋后、荒山荒坡都成了种植香榧的好地方。目前,全乡已有香榧基地8000亩,基本与赵家、东白湖形成东部香榧产业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