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沿河沙子空心李品牌成长简史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贵州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85票  浏览90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5月09日 13:49


  
  一张“夕发朝至”的营销地图
  
  针对市场销售途径和范围,该县农牧科技局根据空心李在常温下只能保存7天的特点,按照“夕发朝至”即一天能到的时间期限,精心设计了一张营销地图
  
  对于家住沿河中界乡孙家村的孙天后老人来说,自家果园里那200多棵空心李树,近两年来每年都会给他带来近2万块钱的收入,现在他都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宝贝疙瘩”,每天都不忘到李树下,看看这棵树,摸摸那棵树,看着树枝上已豆粒大小的李子,老人乐得眯起了眼。
  
  “往年种空心李都是自家挑到市场上去卖,最贵就卖到1块5毛钱一斤,这几年不但是买家主动上门购买,而且价格都在7元左右一斤,这样的好事,做梦都没想到哦!”老人高兴地说。
  
  当然,这近似于“天上掉馅饼儿”的好事并非只砸在孙天后老人一人身上,村里种植空心李的农户,大多卖空心李的收入都在10000元以上。
  
  这样一来,村民对空心李的种植热情大大提高了,种植管理也从往年的粗放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
  
  “在南庄村,村民仅种植空心李人均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结合今年十八大提出的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目标,我看种植空心李是最靠谱的做法!”沙子镇党委书记陈浩爽朗地笑道。
  
  陈浩将沙子空心李市场价格的“飙升”归结为四个原因:一是县委、政府和沙子镇围绕打造沙子空心李品牌做了多方尝试,主攻方向已选在包装和品质精选上;二是随着沙子空心李获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及获贵州省地方标准立项后产生的品牌效应;三是市场销路的扩大和渠道的多元化;四是农户从以前的单打独斗、零星销售转化为明确龙头企业,负责统一外销。
  
  而就针对包装和品质精选上,该县可谓是煞费心思。
  
  “我们镇今年在赤水订做了1万多个竹编包装箱,尝试分档次销售,尤其是外销的果子,更是要通过我们精心筛选后,再统一运出。”陈浩介绍说,以往空心李上市大多是农户自行到市场上卖,没有经过任何包装,尤其是把弱果、残果与优果混杂在一起销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空心李的价格上扬空间。
  
  通过专门定制的包装盒将空心李按好、中、差分档次进行销售,最高可卖到20元一公斤,而且通过往外销售,优果更能提升沙子空心李的知名度,宣传效果不言而喻。
  
  种植大户张家强介绍,包装后的空心李确实要卖得贵些。“每个盒子都是按5公斤标准设计,顾客一看盒子就知道是沙子空心李。”张家强说。
  
  而且,专门定做的空心李盒子上面都标明了沙子空心李的简介、图画、购买联系电话等,就相当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特定身份。
  
  另外,根据农牧科技局技术鉴定后,还对沙子空心李基地的优质果树进行编号挂牌,对于挂牌后的空心李价格就有一定的规定,而且也将其作为重点培植管护对象来提升沙子空心李品牌形象。
  
  该县明确龙头企业负责统一销售,在此,沿河天然富硒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功不可没,该企业负责人、沙子空心李种植大户田应福对沙子空心李品牌极其重视。
  
  现如今,田应福种植的空心李获得了省“无公害产品认证”和“无公害产地认证”标志。
  
  “每年通过我的天然富硒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统一向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毗邻地区销售的空心李近100万斤,且价格都在15元一公斤左右,直接解决了上千户果农的销售难题。”田应福如是说。
  
  当然,针对市场销售途径和范围,该县农牧科技局也没闲着,根据空心李在常温下只能保存7天的特点,他们按照“夕发朝至”即一天能到的时间期限,精心设计了一张营销地图。
  
  根据这张营销地图,田应福制定了营销重点:“主攻贵州、重庆、湖北等地的100多个城市。”
  
  针对这些城市,他们大力进行沙子空心李宣传,带领群众抱团闯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