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南安蓬华大演村制柿忙
柿树上,澄亮诱人的柿子挂满枝头;竹匾上,晒得金黄的柿果堆满农家院,南安蓬华大演村的柿饼已经开始制作。日前记者在大演村制饼历史最久的洪民族家里看到,屋顶、阳台上,一个个被削了皮的柿子正“躺”在竹匾上接受阳光的爱抚,颜色由澄亮渐渐变成金黄、暗红,经由主人的巧手变成美味的柿饼。
南安蓬华大演村是有名的“柿子村”,四面环山,遍植柿子。由于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村民卖鲜柿难以赚到钱,一度弃柿种茶。后来在政府帮扶下,村里开始发展柿饼经济,并于2011年1月成立了豪实专业合作社,村主任洪金全带头,召集了21名果农加入。鲜柿1斤2元,4斤鲜柿制成1斤柿饼,可以卖出25元,刨去成本,1斤可多赚七八元。去年,合作社共做出了1万斤柿饼,被订购一空。
“霜降吃柿子,吃的是鲜柿,要做柿饼的柿子得等到立冬采摘,这样柿子熟得更透、甜分也更高,做出来的柿饼才更加美味可口。”大演村村支书洪东贤说,由于村里的柿饼品质高、口感好,往往都来不及外销,就被一些朋友、熟客订光了。接下来,村里将引导村民精细化管好柿树,发展柿饼经济,让更多人一饱口福。
□记者 黄耿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