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橙王”褚时健:曾经迷路但是从未失踪
曾经迷路,从未失踪
老褚这个人,就像水里的葫芦,将这一头摁下去,那一头又冒出来了
“我们的橙子分成三个等级,特级品10块钱一公斤出货,市场上卖10多块一斤,供不应求。”说起橙子,褚时健眉笑眼开。
指着桌上的橙子,褚时健有些得意,跟我们历数起这些年如何一年解决一个问题:改良了土壤结构,发明了独特的混合农家肥,解决了灌溉问题、病虫害问题、口感等等。市场反映,“褚橙”的口感已经不在进口的美国新奇士之下,甚至比口感略酸的进口橙更迎合中国人的口味。2012年他要让橙子的色泽更鲜艳、手感更平滑。
10年辛劳,2400亩从湖南引入的普通橙树在哀牢山中脱胎换骨。
有人说,这是“微笑曲线”的一端研发,褚时健点头表示同意。“另一端是市场吧,那个不用操心,把品质做好最重要,市场会求着你的。刚种橙子的时候,不懂技术,出了很多问题,像第一个收获期,那么多树才收了14吨,那倒是让我睡不着觉的。”
制烟曾经让褚时健的事业如日中天,但并没有给他带来财富;而种橙,却让85岁的他成了亿万富翁。
“我们都私下里谈论说,老褚这个人,就像水里的葫芦,将这一头摁下去,那一头又冒出来了。”诸的一位朋友、昆明烟厂原党委书记何忠禄如是说。
现在看来,褚时健并没有失踪,他只是曾经迷了路而已。
点评 褚时健的“术”与“道”
人生不单单是以年月日计算的,事实往往是最好的日历。
中国最具争议的财经人物之一昔日“烟王”褚时健就以他的传奇经历,书写了一本特殊的日历。
他用17年,把一个破厂子带成亚洲最大的烟草企业,交出掌印时,他留下“红塔山”无形资产386亿元,这些钱用百元钞票摞起来等于9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71岁时,他身陷囹圄,女儿在狱中自杀,妻子一度精神失常,家破人亡的他遭遇人生最黑暗的时期。
75岁时,满头白发的他承包2000多亩荒山,种下第一棵要等6年挂果的橙树。
褚时健再次创业,不论成败,都值得钦佩。更何况褚时健选择的还是种果树。橙子挂果要6年,等第一次挂果时褚时健都已经81岁了,这种淡定的心态,岂不更令人敬佩?同样是企业家的王石就曾感慨:“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为什么他75岁第二次创业也能成功?如今,在昆明,街上的橙子10块钱4公斤,而他种的冰糖脐橙1公斤10块钱都买不到。
有人从项目选择、管理方式、以质取胜,有口碑就有市场的理念等方面分析,说他用“共同富裕、多劳多得”的方式,把自己和果农的利益紧紧**,充分调动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还说他用过去管理烟厂的办法管理果林……他的创业秘诀得到很多业内人的关注。
这些都对,但我们觉得这些都是“术”,还有“道”,有更精髓的东西。也许那就是他从不放弃的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都说“信心比黄金重要”“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件事”,话虽如此,可“信心”“不恐惧”来自哪里?显然,这种力量不是在每个人内心生长,而风烛之年的褚时健就有这种力量。这样的企业家会害怕所谓的复杂环境、金融危机吗?这样的企业家会舍本逐木逃离实业,去追逐浮华的市场投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