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褚时健:“烟草大王”到“橙王”的命运反转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易财经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31票  浏览14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2月13日 15:34
  网易财经 12月10日讯 曾经的“烟草大王”,如今被广泛熟知更多是因为其所种植水果,一段人生低谷期的老人创业故事被传颂的同时,褚时健这个名字上更多了一个封号“励志橙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褚时健带领云南红塔集团缔造了“红塔神话”,但由于体制冲突下的铤而走险也让他被推到了争议的浪尖。不过,作为见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早期国有企业经理人,褚时健及其所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即便在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十八载缔造烟草神话
  
  今年85岁的褚时健始终绕不开的一段历史便是其在云南红塔集团的十八年工作生涯,一个濒临破产的烟草厂被打造成累计上缴千亿税收的知名企业,他究竟做了什么?
  
  事实上,褚时健接手玉溪烟草厂时已是“知天命”的年纪,51年的人生历练为其随后在红塔集团的一系列大跃进式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支撑。
  
  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玉溪市华宁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曾参加过革命,扛过枪杆子;27岁时担任过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还因犯过“政治错误”被划为右派。1979年,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褚时健临危受命,出任当时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厂长
  
  “玉溪卷烟厂的烟根本没法卖出去”,这是褚时健初入烟厂就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而他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关键,一是设备破烂,技术手段落后;二是烟叶原料的质量问题。
  
  不过,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解决这两个问题并非易事。褚时健曾在媒体访问中表示,当时压力非常之大,“那个时候的中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很多时候都受到了许多限制。比如,在中国市场上你找不着好烟叶,做不出世界一流的产品来,那么就要自己想办法种植,自己寻找种植基地。但国家规定,原料不准买卖,要调拨,那我们种出来的烟叶要自己买,这条政策就卡到你动不了。”
  
  最终,在解决烟叶原料问题上,褚时健绕过烟草公司,由烟厂自己管理上百万亩烟田,并且还建立了烟厂的烟草原料基地,直接从烟农手中进原料,烟厂给烟农提供化肥补贴,解决水利和交通等问题,把农民的烟田打造成烟厂原料生产的“第一车间”。
  
  1983年,烟厂的管理权由原来的轻工业部下放给各省政府管理,之前的拨款体制改为了贷款体制,虽说融资制度更为自由,但是当时的规定是,如果不能偿还贷款,企业负责人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还要面临牢狱之灾。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玉溪卷烟厂在褚时健的带领下还是揽下了当时云南省的大量外汇资金,并且在上世纪90年代,其设备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
  
  此外,褚时健还在1986年兼任了玉溪烟草公司经理和玉溪地区烟草专卖局局长,成功将玉溪卷烟厂、玉溪烟草专卖局、玉溪市烟草公司合并在一起,实现了产、销、供的“三合一”制度,大大提高了生产和销售的效率。
  
  统计显示,在褚时健效力红塔的18年中,为政府创造的利税高达991亿元,而红塔山的品牌价值最后也达到400多亿元。
  
  巅峰期黯然入狱
  
  1994年,褚时健被评为全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走到了人生事业的巅峰。“他使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他领导的企业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数以千亿计,他以战略性的眼光,强化资源优势,抓住烟草行业发展的机遇,使玉溪卷烟厂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烟草大王,地方财政支柱。”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红塔集团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企业,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到70亿元,年创利税近200亿元,甚至有领导将其成为“印钞厂”。彼时,褚时健个人也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烟草大王”,最红火的国企领导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