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化隆县:40万亩沙棘林筑起一道治穷绿色屏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青海新闻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86票  浏览10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4月23日 15:25
  青海新闻网讯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把山区薪炭林基地建设列入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每年以3万亩的营造速度,使贫困山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化隆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尚有15.5万贫困人口,贫困面积大,尤其是东部4乡和卡力岗山头3乡大部分农民贫困程度深,浅山干旱面积占到51%。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缺吃少柴,为了生计,山区农民只能刨树根,铲草皮解燃眉之急,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农民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地步。从2000年以来,化隆县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机遇,抓住被确定为“三北”防护林重点县和全省薪炭林建设重点县的机遇,将以营造黑刺沙棘林为主,以保持水土和解决群众燃料为首要任务的薪炭林建设列入造林的重中之中,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规模经营。鼓励农民承包荒山、荒坡,明确"责、权、利",实行"谁栽植,谁管护、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调动了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在甘都、加合、扎巴、群科建立了苗木生产基地,满足了全县薪炭林建设用苗,涌现出了4户造林大户,承包荒山3万多亩,栽植以沙棘林为主的经济林,每亩光沙棘果就收入20万元。地处浅脑山地区的扎巴镇大拉曲地区所属4村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营造以沙棘为主的新炭林和水土保持林,林地面积已达万亩,人均占有林地2.8亩。由于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有效地涵养了水源,控制了水土流失,干涸的山沟里流出了清澈的泉水。
  
  经过7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已有沙棘林面积40万亩,成片面积达6万多亩。2007年被国家林业局定为全国100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县"。随着经济林地的逐年增加,黑城、扎巴及卡力岗地区的水土流失被控制,调节了气候,净化了空气,以前只有田鼠出没的地区,现在已有了雉鸡、野兔、狼、狐狸、岩羊、麝等野生动物。动物在林中来回飞窜,鸟儿在枝头放声高歌。化隆县政府以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与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为公司供应原料,年采沙棘鲜果200多吨,每年为农民增收12万元。化隆县坚持不懈地进行以沙棘为主的薪炭林建设,即绿化了荒山,控制了水土流失,又为贫困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的渠道,为治理黄河高原丘陵壑区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作者:徐昭)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