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荔枝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暴雨引发荔枝“小年” 粤局部地区减产八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66票  浏览7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6月13日 11:25


  
  实际上,广东农民种植荔枝的历史可溯至千年以上,并不缺乏对抗恶劣天气和各种病虫害的教训和经验。然而,为什么今年仍遭遇如此严重的损?
  
  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这跟果农对荔枝林的管理越来越粗放有关。据业内人士测算,目前一亩荔枝年投入成本至少在2200元左右。而广东省农科院多位专家的调查均发现,当前我省许多散户对荔枝种植生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局部地区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广州产区,一些果农甚至告诉记者,他们的果树已经不太施肥药了,就晾在地里,靠天吃饭,能摘多少是多少。从化一位老板,在太平种有6万棵荔枝,他对记者毫不讳言,自己对这片果林已经基本不管理了。再过一段时间,还可能把树砍掉,转型到其它产业。
  
  实际上,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3月底,从化市政府就已成立专门工作组,制定各种措施引导果农提高荔枝成花率,并加强灾害期间荔枝病虫的综防监控,预防霜霉病害的发生蔓延。然而,一些农民似乎对荔枝增产并无太大的热情。
  
  记者了解到,面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及时的防治保育可以有效降低农民的损失。“关键环节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茂名市农业局副局长刘付峤就告诉记者,今年茂名产区受到的天气影响同样非常严重,但他们及时对‘妃子笑’采取了番花措施,对‘桂味’则抓了凋花后的及时保果,虽然座果差一些,但也不至于减太多的产量。”而据茂名市水果局预测,由于政府引导及时,农民管理科学给力,今年茂名的荔枝总体或能增产10%。
  
  十余年来荔枝总产量增近一倍
  
  为什么农民对荔枝减产热情不高?

  
  朱伟明的回答是,赚不到什么钱,摘再多也没有用,弄不好还要把人工倒贴进去。这几年,若不是看在这200箱蜜蜂的份上,他和老伴早就改行了。“整片的荔枝林对我来说,就是一块鸡肋。”
  
  在朱看来,从化荔枝虽有品质上的优势,但毕竟处在中熟区,比起海南、湛江等早熟区,上市要晚近一个月。今年的减产虽然总体上会推高价格,但海南那边的烂市对市场有先导作用,“所以,对于后来者,再怎么努力,前景也是有限的。”朱伟明掐着手指给记者算了笔账,这几年化肥农药和人工等成本越来越贵。现在临时工都要150元一天了。他的荔枝少,两夫妻照看就可以了,如果要请人做,人均月薪没两三千下不来,还得管饭。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不受天气影响,果园能否盈利也是未知数。所以,老婆出去打工,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朱伟明的说法,反映的其实是当前广州大部分荔枝产业农民的想法。记者采访的多位农户均表示,这些年村里稍有能力的人,都洗脚上田出外打工去了。对于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产业来说,“种荔枝发财”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据了解,广东荔枝产业的黄金年代,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一些农户透露,1995年以前,好的品种甚至卖到每斤100块钱。
  
  “最辉煌的时候,我一个月曾进账五六万元。”朱伟明笑着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看到他们从荔枝上尝到了甜头,才引致了此后10年全省荔枝产业的大规模扩种。
  
  有数据显示,2000年,广东全省的荔枝种植面积是467.83万亩,比起1995年的294.17万亩增长了将近一倍。2000年至今,广东荔枝的总体种植面积虽然波动不大,然而,由于单产上升,总产量又增长了差不多一倍。
  
  广东省荔枝产业协会会长薛子光此前便感慨道,从1999年至今,荔枝市场已经低迷了十多年。2012年,广东荔枝因为天气原因全省减产了近四成,东莞等个别地区减少甚至高达八成。人们都以为,价格的高企或许能够让农民弥补部分损失。然而,当年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庄丽娟教授对广东全省荔枝产收情况作过调研后却发现,在去年荔枝普遍减产、价格总体上涨的情况下,生产者的收入仍呈现“散户跌、规模户平、品牌户赚”的趋势。
  
  这意味着,不管是丰产还是减产,只要是没有品牌的种植户,再想从荔枝这个产业“淘金”已是非常困难。“每斤卖到百元”也许是不可能再发生的市场奇迹。面对荔枝市场的长期低迷,由于产量过剩而导致的果贱伤农现象至今仍在困扰着广东的农民。当有形之手还没有驯服无形之手之前,农民应该怎么办?
  
  (南方农村报 记者 刘虹媛 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