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葡萄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福安葡萄设施栽培“星火燎原”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13票  浏览8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月10日 13:22
  一样的葡萄,不一样的风景。新年前夕,沿福安赛湾公路一路前行,两旁的葡萄园里,钢管大棚连绵起伏、银光闪闪,不时还可见果农打石桩、搭架子、上钢管的忙碌身影。
  
  建避雨大棚,走设施栽培之路,是今冬福安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个热词。从沿海到山区、从平原到山地,一个个钢管大棚如燎原星火般迅速蔓延着。果农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的背后,是持续加大的惠农政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富农效应,是福安广大葡萄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孜孜求索。
  
  政策扶持一亩补助六千元
  
  据介绍,福安葡萄产业现有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4亿元,是目前我省唯一一个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地方产业。从2010年起,福安葡萄钢结构大棚建设列入国家补贴范围,每亩给予补贴6900元。翌年,每亩补贴标准调整为5000元。与此同时,从2010年起,福安市本级财政也给予每亩1000元的补助。两项叠加,大大降低了果农发展钢结构大棚的成本投入。
  
  “这个惠农政策真好!”赛岐镇苏阳村果农刘昌椿给记者算了笔账:建一亩葡萄钢结构大棚,扣除投工投劳成本,大约要花费1.1至1.2万元。有6000元补助,自掏腰包费用就省了一半,带来的种植效益更是翻上三四倍。正是这利好政策扶持,刘昌椿夫妻俩趁着冬闲给三亩葡萄园搭起了大棚。目前,该村80%的群众都在搭建大棚,今年有望发展大棚面积600多亩,占全村葡萄园面积的六成以上。
  
  “争取了这么多指标,还是满足不了群众的发展需求!”这几年一直为葡萄设施栽培大棚项目而极力奔走的福安市农机局局长王庭安说。他告诉记者,2010至2012年内,该局共争取国家此项补贴3000多万元,发展葡萄钢结构大棚5000亩,并示范带动了万户果农发展。2013年该局持续发力,再次争取到2000多万元,补贴面积3802亩,有望带动增收3000多万元。此外,从2013年起,该局还对葡萄园中配套喷滴灌设备的,给予国家购机补贴每亩240元,惠泽近6000亩葡萄园。
  
  “下一步将继续争取补贴指标,力争从2013年起的三年内再发展钢结构大棚面积1万亩,进一步提升福安葡萄产业设施化水平,同时向水蜜桃、杨梅等福安传统优势果业拓展,放大惠农政策效应。”王庭安表示。
  
  增收效益收入翻了好几倍
  
  如果说持续的惠农政策,点燃了果农的积极性,那么,实实在在的增收效益,则让他们吃下了发展葡萄钢结构大棚栽培的“定心丸”。
  
  “建座房,过去三年盖一层,现在一年盖三层。”这是流传于“闽东葡萄种植第一村”——赛岐镇象环村里的一句打油诗。今昔变迁,折射出的是村民的增收路。而引领他们增收致富的,正是葡萄大棚设施栽培。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巨峰葡萄首开闽东先河安家象环至今,该村已发展葡萄1800多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其中大棚栽培1500多亩。
  
  “以往露天栽培,产出的葡萄每公斤4至6元,大棚栽培后,葡萄无论是果粉、色泽,还是甜度、质量都大大改观,每公斤售价达到14至16元。每亩收入也由原来的四五千元飙升到1.5至2万元,亩增收8000元以上。”畅谈致富经,果农陈细棠一脸快意。得益于大棚栽培,包括他在内,众多象环人腰包日渐殷实。
  
  “仅此项,村民年收入一般都有四五万元,多的更是10万元以上。”陈细棠说,靠着葡萄,近四五年间村里拔地而起的新房就达150多幢。
  
  截然不同的增收账,让果农明白了一切:葡萄住大棚,增收更欢畅!当然,这背后还凝结着众多能人志士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邻近象环的小盘村,村支书陈朝阳还清晰记着,2012年刚发展大棚时的尴尬。该村700亩葡萄园,全是传统的露天种植。转型伊始,任凭村干部宣传发动,果农们仍是疑惑多多、不为所动。陈朝阳索性自己动手,与村里一位党员挑了块显眼的葡萄园,架起3.6亩的大棚。2013年收成季节,他用每亩收入约1.3万元、对比增收近万元的大棚种植答卷,让众多果农心服口服。当年全村迅速推广钢结构大棚栽培200亩,并争取到160亩的建棚补助指标,果农们发展信心满满。
  
  设施栽培不仅仅是搭个棚
  
  据统计,截至目前,福安已发展葡萄大棚设施栽培2万多亩,约占该市葡萄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强。
  
  “这是个可喜的发展局面,但仍需拓展。”多年奋战在葡萄产业一线的福安市葡萄协会会长林青告诉记者,从引种成功到推广扩面到质量提升,2014年福安葡萄产业将迎来三十“而立之年”,要保持产业发展的活力,设施栽培是必游之路。在福安召开的几次全国性葡萄产业盛会上,国内多位葡萄界专家也曾疾呼:“南方多雨,葡萄露天栽培,光个霜霉病,就是毁灭性的。不发展设施栽培,就没有前途!”
  
  实践也证明:设施栽培可以提高葡萄抗灾能力,改变栽培小环境,使葡萄果实酸度降低、糖量提高、果粒增大,还可以调节果实生育期,拉长果实上市供应期,同时,减轻病虫侵害,减少农药使用,有利无公害产品。
  
  “推广葡萄设施栽培是大势所趋,但发展设施栽培,不仅仅是简单地搭个棚子,相关技术的跟进也尤为重要。”林青会长介绍,2005年左右,福安葡萄开始“试水”大棚栽培,从竹架子到大钢棚,近十年摸索实践,也总结推广了葡萄破眠、控产、套袋、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实用技术。特别是经过套袋育果后,葡萄果穗硕大美观,颗粒色泽完美,果粉均匀浓厚,进入超市,引人青睐,甚至还创下了每公斤单价20元和亩产值超2万元的新纪录。
  
  “下一步还将推进‘一年两季’栽培技术、优化品种结构,让葡萄产出效益再翻番。”同时,林青也希望政府部门持续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减少中间环节,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让果农受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