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硬”水蜜桃释放出谋变信号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报业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17票  浏览21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6月26日 08:29
  眼下正值水蜜桃上市的时节。众所周知,水蜜桃向来以汁多香甜、皮薄香糯著称,但它也有一条与生俱来的“短腿”,那就是不耐贮存,不便长途运输。因此,无锡阳山的一些果农为了扩大销售半径,越来越多地种植果型大、肉质硬、易保存的新品种。在水蜜桃的盛产地,水蜜桃“变硬”,很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
  
  这其中就有当地蔬果行业协会的资深人士。他们斥责这种做法是一种“短期行为”,并提醒水蜜桃种植户,种那些“硬质桃”等于丢失了无锡水蜜桃多年形成的特点,况且国内硬质桃名品众多,且质优价低,若发展硬质桃不仅竞争激烈,而且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言下之意,很有点“得不偿失”的意思。
  
  不可否认,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而行业协会懂得在媒体上发言,从爱护的角度进行某种纠偏以维护整个行业的利益,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民间组织凸显出来的、越来越大的参与公共事务自觉性,这些都是新闻中体现出的亮点。但是,水蜜桃稍稍“硬”了那么一点之后,是不是真的值得那么担忧?从不同的角度来这个问题,我们倒是有一番别样的思考。
  
  无锡水蜜桃、特别是阳山水蜜桃,名声早已在外,熟透的桃子软而多汁,香浓味醇,这样的果品,对于老年人和牙齿不好的人来说,是难得的夏令珍品。在年轻人中,也有相当的口碑。可以说,柔软但充满魅力的水蜜桃,不但有着固定的、庞大的消费群体,而且时刻对没有品尝过它的人散发出巨大的诱惑。这点,从近年来无锡水蜜桃走向奥运餐桌、走向世界舞台的脚步中,就可以得到清晰的认知。据报道,一只无锡水蜜桃,在泰国市场上能卖出48元人民币的高价。泰国水果之丰富举世闻名,我们的水蜜桃能站稳脚跟,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肯定也有人喜欢脆生生的桃子,这就是我们说的“市场”。如果有人看中了这个“市场”,去种一些这样的桃子,这也是一种很正常的市场行为。当然,这样的桃子种多了,水蜜桃自然也就种少了,土地资源毕竟是宝贵的、有限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万物的更迭兴替自有它潜在的规律,尤其是作为为一种商品的物品,同时必须受到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的制约。种水蜜桃好,还是种硬质桃好;到底是水蜜桃生命力强,还是硬质桃更加走俏,市场最后总会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回答。
  
  说到这儿,我倒想起另外一种“桃”——浙江临安出产的山核桃,同样是曾经独领风骚的著名产品,现在却陷入了生存的困境。它的对手就是来自美国的长山核桃,我们通常叫做碧根果。临安山核桃的致命缺陷在于:它吃起来很不方便,而如果直接买山核桃肉,价格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又太高。而从2006年开始,碧根果在市场上“一果风行”,它皮薄、肉大、易剥,口感也好,价格直逼本地山核桃,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而对于农户来说,它的产量远远高于临安山核桃,加工又便宜,因而纷纷改种这种“洋核桃”。如今,临安的山核桃已经结结实实地感到了压力。
  
  有压力是一件好事,对于水蜜桃来说同样如此。硬质桃已经种到了家门口,也算是一种“狼来了”的信号,我们的确需要重视,需要未雨绸缪。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水蜜桃“变硬”,又何尝不是传递出了一种思变、谋变的信号呢?在某年无锡举办的农博会上,我看到阳山有水蜜桃酒产品,还有桃木手链、甚至桃木剑等桃文化产品,只可惜在市场上再也没见过。水蜜桃不仅需要有品牌的建设巩固、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在产业链的延伸方面是不是还可以有作为的余地?无疑,水蜜桃也存在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水蜜桃“变硬”,这种路径的可行性和价值可以商榷,但其中隐含的突破发展瓶颈、优化产业结构的思维无疑是值得人们重视的。我们不能像山核桃一样,等到真正的“狼”来了,才想起原来有那么多可以改进和提高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认认真真去做。刘纯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