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大华山镇农民人均大桃收入近万元
眼下正是大桃上市时节。在首都市场,平谷大桃名冠京城,而平谷区大华山镇更有“京东大桃第一镇”的美誉。全镇种植大桃3.2万亩,2013年农民大桃收入9683元。更可喜的是,大华山镇实现了从生产桃到发展桃产业、从种植“文化桃”到打造桃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生态立镇,桃树缠满山腰
大华山镇地处燕山南麓,三面环山,“小盆地”气候非常适合种桃,这里种植大桃已有1800年历史。然而,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却不富裕。
大华山人是如何种桃致富的呢?镇党委书记胡东升说:“‘靠山吃山’,‘吃山’必先养山,养山才有水,水是万物之本。”这些年大华山镇对生态、山川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松柏戴帽,果树缠腰”的奋斗目标。政策激励农民积极性,引种优质大桃、燕山板栗等品种,几经努力,大华山镇群峰叠翠,满山是桃。
随着栽种量激增,每年数十万斤大桃集中上市,有的商贩压级压价,大桃销价一跌再跌,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大华山人开始新的思考和探索。
科学种桃,新品种优质桃走俏
镇长王立宝说,要把大桃种好,靠天时地利,更要靠人为,关键是要让桃农多掌握知识,科学种桃。
镇林业站请来北京农科院、北京林果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开办培训班,传授技术。同时指导培育优质品种,改善色泽、口感,延长上市期。而今,优质白桃、黄桃、油桃、蟠桃四大系列近200个品种先后推广,大桃上市时间从6月一直到11月,除了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俄罗斯、新加坡、日本等国外市场。
眼下大华山人科技种桃蔚然成风:果树种植户经常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多数村庄都配有专职技术人员。依靠科技,大桃品质大幅提高。泉水峪村党支部书记范来成经过多次试验,开发出“寿星佬”桃,每个售价30元,都被客户抢购一空。这让全村为之一振,相继生产出有“寿星”、生肖等字样的“文化桃”,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开起专卖店售卖。
富民为本,延伸桃产业链
大桃让大华山镇百姓富了起来,但因循守旧就会坐吃山空,大华山镇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延伸桃产业链上大做文章。
根据“居不可无桃”的民间文化,北京绿源桃木工艺品有限公司以桃为原料,开发生产出文化用品、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系列100多个产品。镇上不少以桃木为原料的木炭加工企业、果品深加工企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利用本地资源搞综合开发的范例当属挂甲峪村。28年前,张朝起回到挂甲峪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在全村8000余亩山场上种起了优质大桃和板栗,发展起了民俗旅游。而今,全村98%的村民住进了小楼,2013年人均收入逾3万元,其中民俗旅游收入占70%。
生态立镇,桃树缠满山腰
大华山镇地处燕山南麓,三面环山,“小盆地”气候非常适合种桃,这里种植大桃已有1800年历史。然而,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却不富裕。
大华山人是如何种桃致富的呢?镇党委书记胡东升说:“‘靠山吃山’,‘吃山’必先养山,养山才有水,水是万物之本。”这些年大华山镇对生态、山川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松柏戴帽,果树缠腰”的奋斗目标。政策激励农民积极性,引种优质大桃、燕山板栗等品种,几经努力,大华山镇群峰叠翠,满山是桃。
随着栽种量激增,每年数十万斤大桃集中上市,有的商贩压级压价,大桃销价一跌再跌,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大华山人开始新的思考和探索。
科学种桃,新品种优质桃走俏
镇长王立宝说,要把大桃种好,靠天时地利,更要靠人为,关键是要让桃农多掌握知识,科学种桃。
镇林业站请来北京农科院、北京林果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开办培训班,传授技术。同时指导培育优质品种,改善色泽、口感,延长上市期。而今,优质白桃、黄桃、油桃、蟠桃四大系列近200个品种先后推广,大桃上市时间从6月一直到11月,除了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俄罗斯、新加坡、日本等国外市场。
眼下大华山人科技种桃蔚然成风:果树种植户经常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多数村庄都配有专职技术人员。依靠科技,大桃品质大幅提高。泉水峪村党支部书记范来成经过多次试验,开发出“寿星佬”桃,每个售价30元,都被客户抢购一空。这让全村为之一振,相继生产出有“寿星”、生肖等字样的“文化桃”,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开起专卖店售卖。
富民为本,延伸桃产业链
大桃让大华山镇百姓富了起来,但因循守旧就会坐吃山空,大华山镇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延伸桃产业链上大做文章。
根据“居不可无桃”的民间文化,北京绿源桃木工艺品有限公司以桃为原料,开发生产出文化用品、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系列100多个产品。镇上不少以桃木为原料的木炭加工企业、果品深加工企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利用本地资源搞综合开发的范例当属挂甲峪村。28年前,张朝起回到挂甲峪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在全村8000余亩山场上种起了优质大桃和板栗,发展起了民俗旅游。而今,全村98%的村民住进了小楼,2013年人均收入逾3万元,其中民俗旅游收入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