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延庆康庄建成千亩现代观光园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千龙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9票  浏览12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2月07日 16:15

  千龙网北京讯(通讯员 王玉玲 郭明旺)长长的玻璃塔茄子、红红的硬壳西红柿、黄色花纹的西瓜,温暖如春的设施大棚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132个大棚种得全是耐寒洋蔬菜,产量能达60多万斤,一个大棚纯收入5000元没问题”绿菜园设施农业合作社社长赵玉忠乐得合不拢嘴。今年冬天,康庄农民没闲着,整天忙碌在大棚里育苗、除草、施肥、打药,成了园里挣工资的工人。

  建成千亩现代观光园

  今年康庄镇一次规划1500亩土地,建设温室450栋,大棚521栋,上档次,成规模,高效益,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成为延庆设施农业的典范。

  康庄镇共有陆地蔬菜7500亩,全部达到无公害或绿色标准。每年4月到10月,出口蔬菜7000万公斤,销往东南亚地区。冬季无菜成为康庄的一件憾事,农民冬闲只能打牌、看电视,浑身的技能无处使。

  今年北京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延庆发展设施农业5000亩,占全市的八分之一,康庄镇抓住机遇,一次规划建成现代化观光农业园区。从2月底开始,镇政府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招标建设、相关的10个村委会组织土地流转。3月,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500亩,涉及的6个村283户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71份。打机井、建泵房、埋设供水管线、安装变压器、修路、植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建设大棚时,天天有镇干部和技术人员盯着,严把质量关。

  上千栋白色大棚,一眼望不到边,像一桩桩厂房矗立在园区,划分区域,并且统一编号,记者跟随镇干部走进了温室大棚,一股暖气扑面而来,茄子、西红柿、西芹长得青翠碧绿,还是一派迷人的春夏景色。

  “现在大棚建设标准高,保温性能好,白天中午能达到25度左右。以前我们也盖过大棚,那时的棚都比现在低,而且小,保温效果差,冬天还得生炉子,结果搞了四次都赔了,现在盖大棚,政府补贴力度这么大,老百姓咋能不高兴呢?”种了20多年菜的哈景林十分感慨。

  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像绿色的厂房,生产出源源不断的蔬菜供应市场,现代化的绿色园区充满希望。

  经营模式不拘一格

  政府搭台,村民唱戏,经营模式百花齐放。园区涉及了西红寺、小北堡、西桑园、小丰营、王家堡、东官坊6个村,每个村都采用了不同的运转模式,在坚持村户为生产经营主体的前提下,镇把关不包办、村参与不经营、户受益不独立。

  小丰营村成立了绿菜园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承包经营了设施农业园区500亩,其中春秋棚95个、日光温室132个,种植了彩椒、西红柿、长茄、西芹、雪莲果、紫薯、青萝卜、油菜、菠菜等多个品种。

  赵玉忠担任社长,搞企业出身的他,在园区管理上全部采用了企业化模式。忙的时候有七八十人,冬天有三十人,都是周边的菜农。48岁的哈景林是园里的组长,与社里签订了生产责任书。

  “每个月固定工资1500元,根据每个棚的产量、优品率、销售利润率还有奖金,每个月能拿2000多吧!”哈景林从一个菜农,变成园区的管理者,“这里很忙,我家里的6亩菜地明年打算包出去,一心一意就在这里干了”。园区所有务工人员工资实行固定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出勤天数和产品优品率适当奖励和处罚,激发工人工作积极性。

  园区采用“四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育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防治、统一销售,合理调配农业资源,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程度和蔬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把好质量关,提高产量,保证蔬菜的高品质,合作社还高薪聘请技术员长期住在基地,随时指导工作。

  西红寺村注册成立了西红寺种植合作社。按照自愿原则,吸纳了种植和非种植农户61户入社参股,每股1000元。合作社统一派遣老务负责销售、产品宣传、技术培训等,村民有工资收入和利润分红。西桑园村采用的是大户带小户的方式,小曹营村闫凤江带领北京人承包了村里的21栋大棚,提前交付承包费和每栋500元保证金,大户做示范带动小户经营。

  6个村的经营方式不拘一格,充分调动了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使园区发展充满了活力。

  绿色梦想闪金光

  西红寺村第一年种西瓜火了,老百姓乐了。三茬西瓜收入60多万元,而此前村里的260亩土地种玉米时,只收入20多万元,是原来的3倍,高效益让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大增。

  西红寺村沙松肥沃,水质优良,有着种植西瓜的天然优势。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种植的无籽西瓜一度成为中南海的专供水果。今年借助发展设施农业的机遇,开始发展西瓜产业。6月下旬,正是普通大棚西瓜和露天西瓜的上市淡季,西红寺巧妙地打出了一张“错时”西瓜牌,推出了西红寺村瓤沙汁甜的“红小帅”和“京欣二号”西瓜。瓜农罗贵臣说:“好多北京人开着车来我们村采摘,那时就不论斤卖了,小西瓜10块钱一个、大西瓜20块钱一个,我们种瓜的24户家家都挣了一两万。”50个大棚的15万公斤西瓜,15天就销售一空,令村民始料不及。第二茬西瓜上市时,同样卖了个好价钱。

  “现在有4个暖棚种西瓜,每斤价格4块多,有些不够,明年打算多发展些暖棚西瓜”村支部书记何运江有些遗憾。西红寺村一跃成为四季瓜村,农民实现了甜美的梦想。今后,村里将以西瓜为龙头,带动北边96个春秋棚发展蔬菜,实现多种经营。

  小丰营村今年建成大棚全部投入使用。春秋棚收益70万元,暖棚蔬菜预计收入60多万元。村里还积极试种新品种,大学生村官翟洋试种成功了雪莲果,10栋大棚总产量达到2.5万公斤。雪莲果原产地在秘鲁,有“地下水果之王”的美誉。该果外表像地瓜,剥开果皮,里面的果肉晶莹剔透,可以生吃也可以煲汤。雪莲果现已全部收获,贮存一个月后,沉淀糖分后,就可以上市了。

  “暖棚里这些菜都已经陆续上市了,而且价格一路走高,当时为了能赶上这茬菜,10月份棚建了一半的时候,菜就育苗下地了,棚全盖好的时候,菜都长到一尺多高了”对赵玉忠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我们要依托小丰营多年形成的大路菜的品牌,形成设施农业的品牌,并逐步发展成为直接出口基地。”

  康庄镇的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农业设施园区的建设,农民不仅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收益1200万元,还可带动375人就业,农民增加务工收入495万元。

  明年,设施农业园区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组建专门服务组织,发展观光采摘项目,创造有机品牌,进行产品包装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康庄的设施农业走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