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水果———强化标准化示范园建设
我国热带水果种类多样、市场需求量大、比较效益高。从产量、消费需求量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看,香蕉、荔枝、龙眼、芒果、菠萝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我国热带水果生产大多数位于少数民族集中聚居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加快优质热带水果产业发展,对于促进热区农民增收,满足农产品市场的多样性需求,提高我国水果产品竞争力,促进热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看,大力促进热带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是转变热带水果发展方式,提升热带水果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健全主要热带水果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生产和技术标准体系,通过集成技术和集中投入,创建一批品种优良、技术先进、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热带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由于不同的热带水果发展基础、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标准化示范园过程中的发展思路、重点和主要措施也有所区别。
———香蕉。我国是香蕉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香蕉生产国。2009年香蕉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338.8千公顷和883.4万吨,产量居世界第2位。2015年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形成香蕉优势产区,优势区内组培苗使用率达到100%,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公顷,总产量860万吨左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国产香蕉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95%以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港澳等的出口量增加10%以上。未来五年,将继续推进我国香蕉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通过引进、培育高产优质品种,加快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抗风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无伤采收、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技术的推广,加强香蕉象甲、枯萎病等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防控等措施,提高鲜果单产水平与质量,培育知名品牌,巩固国内市场,扩大出口。
———荔枝。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也是世界第一大荔枝生产国,种植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80%以上。2009年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557.2千公顷和169.6万吨。2015年的发展目标是,荔枝生产在优势区域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优势区域的荔枝种植面积占全国荔枝种植面积的90%,产量占全国荔枝总产量的95%。荔枝优势区域内品种结构更加合理,深加工能力提高20%。未来五年,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分工合理的荔枝产业带作为重要措施,逐步实现我国荔枝生产区域化、良种化和标准化,加快荔枝产业化进程,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出口。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推广荔枝新品种和集成新技术,建设高标准生产示范、出口基地。加强采后处理、深加工及流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深加工能力。推进荔枝产业化经营,加快外向型荔枝产业的发展。
———龙眼。我国是龙眼原产地,也是龙眼生产第一大国,种植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70%以上。2009年龙眼栽培面积与产量分别为390.3千公顷和126万吨。力争到2015年,优势区龙眼面积占总面积的85%,产量占总产量的90%;平均单产达6.0吨/公顷,加工率达到总产量的30%以上,出口率达到总产量20%以上。未来五年,通过重点扶持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建设一批出口龙眼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全面提高龙眼采后保鲜贮运和加工能力,实施名牌和龙头带动战略,强化市场营销,扩大龙眼鲜果及其加工制品出口,逐步形成我国龙眼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推动龙眼产业持续发展。
———芒果。我国是世界主要芒果生产国之一。2009年种植面积为117.3千公顷,总产量为88.2万吨。到2015年,力争芒果优势区域种植面积占全国生产面积的90%以上,平均单产15吨/公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总产量达到150万吨。果实一等品率80%以上,优良品种率90%以上,采后商品处理率70%以上。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品种布局更加合理,国内市场稳固,出口量逐年增加。未来五年,将加快品种结构调整,适度发展加工专用品种,提高加工能力,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和保鲜贮运体系建设,推广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进一步提高芒果的经济效益。通过芒果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提高我国芒果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芒果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实现我国芒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菠萝。我国是世界第三大菠萝生产国,菠萝栽培技术和果园管理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工制品竞争优势明显,出口量较大。力争到2015年,优势区菠萝种植面积达到7万公顷,占全国的95%;优势区总产量160万吨,单产31吨/公顷,总产值达到22亿元。未来五年将通过加强主栽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培育,调整品种结构,建设高标准的生产示范基地,扩大和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深加工和综合加工利用水平,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提供
当前看,大力促进热带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是转变热带水果发展方式,提升热带水果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健全主要热带水果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生产和技术标准体系,通过集成技术和集中投入,创建一批品种优良、技术先进、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热带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由于不同的热带水果发展基础、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标准化示范园过程中的发展思路、重点和主要措施也有所区别。
———香蕉。我国是香蕉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香蕉生产国。2009年香蕉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338.8千公顷和883.4万吨,产量居世界第2位。2015年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形成香蕉优势产区,优势区内组培苗使用率达到100%,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公顷,总产量860万吨左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国产香蕉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95%以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港澳等的出口量增加10%以上。未来五年,将继续推进我国香蕉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通过引进、培育高产优质品种,加快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抗风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无伤采收、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技术的推广,加强香蕉象甲、枯萎病等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防控等措施,提高鲜果单产水平与质量,培育知名品牌,巩固国内市场,扩大出口。
———荔枝。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也是世界第一大荔枝生产国,种植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80%以上。2009年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557.2千公顷和169.6万吨。2015年的发展目标是,荔枝生产在优势区域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优势区域的荔枝种植面积占全国荔枝种植面积的90%,产量占全国荔枝总产量的95%。荔枝优势区域内品种结构更加合理,深加工能力提高20%。未来五年,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分工合理的荔枝产业带作为重要措施,逐步实现我国荔枝生产区域化、良种化和标准化,加快荔枝产业化进程,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出口。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推广荔枝新品种和集成新技术,建设高标准生产示范、出口基地。加强采后处理、深加工及流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深加工能力。推进荔枝产业化经营,加快外向型荔枝产业的发展。
———龙眼。我国是龙眼原产地,也是龙眼生产第一大国,种植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70%以上。2009年龙眼栽培面积与产量分别为390.3千公顷和126万吨。力争到2015年,优势区龙眼面积占总面积的85%,产量占总产量的90%;平均单产达6.0吨/公顷,加工率达到总产量的30%以上,出口率达到总产量20%以上。未来五年,通过重点扶持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建设一批出口龙眼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全面提高龙眼采后保鲜贮运和加工能力,实施名牌和龙头带动战略,强化市场营销,扩大龙眼鲜果及其加工制品出口,逐步形成我国龙眼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推动龙眼产业持续发展。
———芒果。我国是世界主要芒果生产国之一。2009年种植面积为117.3千公顷,总产量为88.2万吨。到2015年,力争芒果优势区域种植面积占全国生产面积的90%以上,平均单产15吨/公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总产量达到150万吨。果实一等品率80%以上,优良品种率90%以上,采后商品处理率70%以上。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品种布局更加合理,国内市场稳固,出口量逐年增加。未来五年,将加快品种结构调整,适度发展加工专用品种,提高加工能力,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和保鲜贮运体系建设,推广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进一步提高芒果的经济效益。通过芒果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提高我国芒果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芒果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实现我国芒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菠萝。我国是世界第三大菠萝生产国,菠萝栽培技术和果园管理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工制品竞争优势明显,出口量较大。力争到2015年,优势区菠萝种植面积达到7万公顷,占全国的95%;优势区总产量160万吨,单产31吨/公顷,总产值达到22亿元。未来五年将通过加强主栽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培育,调整品种结构,建设高标准的生产示范基地,扩大和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深加工和综合加工利用水平,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提供